你花大几十万买辆新车,提车时发现这玩意儿不仅上过交强险,甚至连户都过了一次,妥妥一辆“二手车”,你说糟心不糟心?最近浙江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就被扒出这么个骚操作:全国多个城市,从贵州到重庆,从广州到苏州,一堆车主付了定金、签了合同,满心欢喜去提车,结果被晴天霹雳劈中——4S店(哦不,极氪叫“直营门店”)卖给你的“新车”,早就被人投保过户了!更恶心的是,车主们想退钱维权,极氪那边要么装聋作哑,要么甩锅说“这是正常流程”,合着消费者花新车钱买辆二手货,还得谢谢你不成?
咱先捋捋这事儿有多离谱。新能源汽车这几年火得一塌糊涂,各家车企都喊着“用户至上”、“科技向善”,结果极氪倒好,直接把“用户当韭菜”写脸上了。有车主爆料,当时销售拍着胸脯说“这是2025款全新车,限时优惠3万,就这一辆”,催着赶紧交定金。等签了合同、付了钱,去办手续时才发现:交强险早在3个月前就被一家“汽车销售公司”买了,更狠的是,车管所系统里显示,这辆车已经完成过一次过户!新车?过过户的新车?这逻辑跟“我女朋友是处女,但以前结过婚”一样荒谬!
有重庆车主气得直跺脚:“我花30多万买辆极氪001,本来想着支持国产新能源,结果提车时销售支支吾吾,最后才承认车是‘库存调拨车’,交强险是‘公司内部流程需要’。我问他‘调拨车为啥要过户’,他说‘这是公司规定,不影响你开’。合着我花新车钱买辆二手货,还得感恩戴德?”更绝的是广州一位车主,发现问题后要求退定金,极氪门店经理直接说:“定金不退,车你要么提走,要么算你违约。”这态度,比4S店的霸王条款还硬气!
咱就纳闷了:极氪好歹是吉利亲儿子,背靠大树好乘凉,怎么偏偏学起了那些小作坊的套路?库存车卖不掉,打折促销没人买,就想出“已投保过户当新车卖”的损招?这可不是简单的“库存车”问题——库存车顶多是放久了落灰,你这都过户了,法律意义上就是二手车!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叫“欺诈行为”,退一赔三没跑的!极氪是真不懂法,还是觉得消费者都是软柿子,捏了白捏?
有人可能会说:“是不是车主小题大做?只要车没开过,过户一次怕啥?”这话你要是信了,那就是被卖了还帮着数钱。首先,新车和二手车的保值率天差地别。你花30万买的“新车”,一落地就成了“过户车”,将来想卖的时候,二手车商能给你20万就谢天谢地了,直接亏10万!其次,谁知道这“过户”背后有没有猫腻?万一这车是试驾车、事故车、展车,只是没告诉你呢?极氪一句“内部流程”就想蒙混过关,把消费者当傻子耍?
更让人火大的是极氪的“直营模式”。以前大家骂4S店套路多,加价、捆绑销售、售后差,车企们纷纷喊着“直营好,直营妙,直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结果极氪这直营,比4S店还黑!4S店至少不敢明着把过户车当新车卖,极氪倒好,仗着“直营”名头,从上到下玩起了“统一套路”——全国多地同时出现类似问题,你说这是个别销售的个人行为,谁信?背后要是没有统一的“话术培训”和“操作指引”,哪个销售敢这么干?
有内部人士偷偷透露:“极氪去年压了不少库存车,今年新能源价格战打得凶,老款车卖不动,就想出这个招。先把车过户到公司名下,再当‘新车’卖,既能清库存,又能规避‘库存车’的法律风险。消费者发现了就说是‘内部调拨’,没发现就赚一笔。”好家伙,这算盘打得,珠穆朗玛峰上都听得见!合着你们清库存,成本让消费者承担?你们规避风险,把坑留给车主?
最讽刺的是极氪官网还挂着“用户共创”四个大字。共创啥?共创“如何花式欺骗消费者”吗?车主们在极氪APP上发帖维权,帖子秒删;打400客服电话,永远是“正在处理,请耐心等待”;去门店讨说法,保安直接把人往外赶。这就是你们的“用户共创”?把用户当猴耍,耍完了还要堵着嘴不让喊疼?
咱再往深了说,极氪这事儿不是个案,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缩影。这几年新能源车企跑马圈地,疯狂扩张,销量上去了,品控和服务却下来了。为了抢市场、清库存,什么“限时优惠”、“权益升级”、“保值回购”,花样百出,背后多少猫腻?消费者买车时被捧上天,交了钱就成了孙子。说好的“直营模式透明”,结果变成了“直营模式统一坑人”;说好的“新能源更诚信”,结果比传统4S店还没底线。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消费者这么容易被骗?”还不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车企掌握着车辆的所有数据,消费者啥也不知道,只能听销售忽悠。等你发现问题,合同签了,钱付了,维权的时候才发现:合同里全是霸王条款,“最终解释权归厂家所有”;证据难收集,销售的口头承诺不算数;监管又跟不上,投诉了也没人管。消费者就像待宰的羔羊,只能任车企拿捏。
极氪现在装死不回应,以为拖一拖就能过去?太天真了!现在车主们已经抱团维权,有的直接起诉到法院,有的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还有的把事情捅到了媒体。你越是躲,越是证明心里有鬼!吉利作为母公司,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极氪这么霍霍自己的名声?吉利这些年好不容易在新能源领域攒了点口碑,别因为极氪这档子事儿,把老本都赔进去!
最后给各位想买车的老铁提个醒:不管买啥车,一定要睁大眼睛!提车前务必查清楚车辆的交强险记录、过户记录、出厂日期,别听销售瞎忽悠什么“内部优惠”、“特殊渠道车”。遇到“库存车当新车卖”这种事儿,别犹豫,直接12315举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咱们花的是真金白银,不是大风刮来的,凭什么让车企当冤大头宰?
极氪要是还有点担当,就赶紧站出来给车主们一个说法:退车!赔钱!道歉!别再躲躲藏藏,寒了消费者的心。不然的话,等着你的不只是口碑崩塌,还有法律的制裁!记住了:消费者可以惯着你,也可以换了你!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很大,但容不下像极氪这样耍小聪明、没底线的车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