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新车观察:A6L e-tron到五菱星光560的碎片日常
奥迪A6L e-tron这回尾标上动了点小心思,原来从“一汽奥迪”变成了“奥迪一汽”,不少人看着纳闷。其实说白了,就是合资结构调整,新公司,一汽40%,剩下60%归奥迪和大众(中国)。跟以前那种一汽-大众完全倒过来了。销售小王在群里吐槽,说现在是“德国人更急”,毕竟油车卖得不如前几年火,电动车市场还要靠中国队友撑场子。
有天我在洗车店蹭WiFi,看见师傅拿手机刷海外版A6 e-tron的照片,说德国原版那前脸顺眼多了。我也觉得,不过国内这套智驾系统,两颗激光雷达塞进去了,不改脸都难。德系老款虽然外观经典,但没有智能驾驶功能,现在买纯电没点辅助驾驶,就像用个2G手机似的。
说起来,这台A6L e-tron定位真尴尬。一边是20万出头就能买到科技感、操控都拉满的新晋网红轿跑;另一边,高端品牌电动轿车一直没啥爆款,油车降价又猛——我邻居家三月份刚提了一辆燃油A6L落地不到30万,还问我要不要考虑一起组团保养。他说他查百度,“A6L”第一个弹出来广告就是享界S9,气得直拍桌子。
基础参数听销售顺嘴念了一遍:5073/1942/1522mm长宽高、轴距3076mm、宁德时代800V平台、快充10分钟补310公里、单后驱260kW。这配置表面上很唬人,但维修技师老李总爱叨叨一句:“豪华品牌价格虚高水分大,TP价才是真实利润。”确实,每次谈价格,都要绕几圈才见底。
再聊聊特斯拉Model Y L吧。这事儿其实早就在群里传开了,说马老板这么多年都不肯专门做个六座新车型,就喜欢加长魔改。我表弟本来想换辆六座SUV,他媳妇直接嫌弃:“你看看国内那些自主品牌,一个月销量几百台,也敢推新设计。”Model Y L硬生生把轴距拉到了3040mm,比Model X还多出7.5公分,把六张椅子全塞进去——空间挤成啥样可想而知。
朋友斌哥发语音笑话我:“乐道那个BaaS套餐19.39万起步,你为啥非盯着特斯拉?”FSD嘛,其实体验下来也就那么回事。而且现在市面上纯电M8、小鹏X9这些大空间六座SUV选项不少。我留句话搁这,要是哪天Model Y L一个月能破500台,我自己去请客吃饭——真心觉得割韭菜割不到头上来。
再扯远一点,上个月在深圳坂田溜达的时候,有位小姐姐和我聊享界S9T,她讲得挺直接:别被什么格调旅行猎装这些词忽悠,其实就是有人嫌三厢版空间小,所以干脆整成长旅行版本。5160mm长度摆那儿,比同级别所有旅行车都夸张,而且四激光雷达+两种动力随便挑,纯电续航超800km、增程1305km,据说有客户已经琢磨自驾跨国玩去了。后备箱还能玩花样,比如储物格宠物舱之类,小众但接地气。有意思的是,以前大家总以为买旅行就是生活方式升级,现在看来更多还是图个实际好用吧?
福特烈马新能源今年终于冒头,中午修理厂抽烟时碰到两个越野迷,他们一通吐槽,这不是非承载式啊!不过接近角离去角倒是保住了30°+31°。“穿THE NORTH FACE的人一定爬山?未必!”师傅笑着摇头。他们最关心还是省钱问题,加43.7度的大电池能跑220公里纯电,再加满油1200公里妥妥够用。据坊间传言售价会卡在30-40万之间,还有105度超充大号版本650km续航甚至配激光雷达,不知道以后是不是会有辅助穿越模式……唯一悬念,就是BRONCO这个牌子的户外调性到底能不能站稳脚跟?毕竟隔壁坦克系列守住底线,大G搞纯电反响平平……
尚界H5转型速度贼快,从荣威名爵切过来的时候身边几个做渠道的小伙伴还愣神半天。不过该上的配置一样没少,全套华为智驾ADS 4、一颗192线单激光雷达带路,中型SUV尺寸比Y略短,大五座布局毫无压力。据内部消息称目标定得很狠,要冲两万辆/月。有趣的是,无论怎么选都是宁德时代的动力包,据售后经理透露这种搭配稳定性最好,很少返修。今年鸿蒙智行系列首次杀进20万元区间,有些技术员担忧对理想L6造成冲击,“违背祖训”的话题私下讨论热烈。但市场终究拼产品力,到年底才能见分晓咯!
R7最近也搞起“酒店翻新”,硬件全方位升级,加固态激光雷达到4D毫米波,实现360°环扫;主副驾零重力椅还有八点按摩,一堆扬声器堆出来音效不错。有段时间R7销量掉档,公司内测组天天讨论如何给它找准定位,是走高级路线还是偏年轻科技范?最后决定开始深挖生活方式故事,比如周末露营夜宿城市森林之类,用场景刺激消费欲望,也是挺拼创意的操作哈!
至于别克至境L7,当年林荫大道停产之后,好久没看到通用家族正经做后驱轿车。这次基于逍遥平台打造,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让不少工程师倍感自豪(据研发部主任喝酒时吹牛)。5032mm长度比君越更霸气,全系1.5T增程器配252kW后驱马达,据老司机反馈,这套系统CLTC工况下210km续航基本靠谱。不少老用户怀旧雪佛兰Volt,那时候增程器只是应付工况的小发机,如今已换成成熟1.5T发动机,还顶着Momenta家的高阶自动驾驶软硬件方案,高通芯片撑腰,全域智能化坐舱体验提升明显。不过成本问题始终悬在那里,公司财务偶尔抱怨毛利率吃紧,也算行业共识啦……
去年年底看智己LS9泥模时,我第一感觉就是“大”。后来工程部门死磕尺寸控制,总算把它压进5300以内,不过视觉效果依然美式派头十足。在我们当地社交圈混这个级别太卷,各路玩家扎堆涌入,从问界M8/9到极氪领克,再往低价区还有一批二十多万能打的大块头产品……大家抢流量抢关注度累死人。而且LS9虽双机160+230千瓦功率够劲,可65度三元锂放这么大的壳子里WLTC只做到318公里纯电,有点捉襟见肘,不过好歹百公里综合油耗只有约六升半,对城市家庭来说养护负担不重。一位试驾过的小哥抱怨停车难,大块头像船一样拐弯费劲,可拖钩露营灯这些细节又让他舍不得放弃,总结一句话——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呗!
最后轮到五菱星光560,本地汽车城展厅刚亮相那阵设计风格争议特别大,我朋友开的造型工作室私下嘀咕,“七个人七张嘴,好看不好看各花入各眼”。其实厂家自己定义阶段也犹豫纠结许久,为讨好大众口味各种方案轮番PK,到底走创新路线还是踏踏实实耐看路线?最终选择稳妥优先,因为懂行的人知道创意容易腻,好看的东西才能持久卖货嘛。
这回星光560给出了燃油1.5T/插混1.5自吸/100千瓦单机三条路,还可以选磷酸铁锂或容量更大的混动包。不贵是最大优势(销售群体内部偷偷乐),4745长度2810轴距属于紧凑级偏大规格,同时提供五座七座任选,全家桶思路贯彻到底。当初零跑摸索理想路径,如今被五菱直接替代掉也是行业惯例。有意思的是,上汽通用五菱合同限制最大排量只能做到1.5,多年前签订沿袭至今,每次有人建议引入2.0自然吸气,都被法务否决,只能继续将计就计,将经济适用进行到底。
写完这些杂碎事儿突然想到,上周邻居阿姨抱怨她家的旧君威空调异响,在微信群求助有没有靠谱维修店。我推荐她去市中心一家熟悉技师开的铺子,那哥们手艺不错,经常帮忙解决奇葩故障。他喝茶时讲,今年好多新能源客户最怕电子模块坏,一坏连锁反应麻烦死。所以,不管什么车型配置再炫酷,该注意日常检查维护千万不能偷懒,否则等哪天真趴窝谁都救不了你。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