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祥力推品控新规,三年合同倒计时暗藏压力,行业定调聚焦改革

高洪祥换到广汽本田这事,最早还是在广汽丰田一腔口风传出来的。好像是上个月底,一个在丰田机厂干了十几年的老工程师在微信里跟我抱怨,“咱们高总又走了,跑去对面本田了。”最初我还以为他搞错了,毕竟合资厂家的高管来来去去,外头信息总要滞后。可没过两天,他们那边发了篇“高层报告会顺利召开”的文章,上面写得明明白白——新来的高洪祥,直接坐镇广汽本田成了一把手。

高洪祥力推品控新规,三年合同倒计时暗藏压力,行业定调聚焦改革-有驾

说来也巧,李进可是广汽线里的“老人”了。最早在04年左右就混进了广州本田那边企管,他后来在广汽一众合资项目里都当过不小的角色——长丰、菲亚特、菲克,来来回回好多年。头一年才从广菲克调回本田总部,没想到这一换岗周期到得这么快。老李在行里留下的,说实话褒贬不一。有人觉得这哥们办事太板正,遇事喜欢拉一溜会议批文再动手。可有些一线工人倒还挺买账,说他舍得投钱改生产线,去年那条老燃油线关了,就是老李一锤拍板,把厂里的老工头都整烦了。“电车是趋势,不关不行”,原话我听群里老贾念过,掺着浓厚的粤语腔调。

新能源这档子事,其实广本比人家别家慢了两拍,新车种出来都比广丰同地卖得慢热。李进那两年就忙着搭电池去产线,一边还跟宁德时代、Momenta摆合同桌子,私底下技师说这段时间日日加班,连伙食费都涨了一道。厂里有传闻:最早双碳那会,李进就说要搞个“极限改革”,可下面干活的总觉得高压电池堆里藏着不少安全隐患,培训上得慌,真干起活来一身汗。去年还新设了个智能安全实验室,专门模拟极端碰撞电池包的说法也听师傅们讲过。

高洪祥力推品控新规,三年合同倒计时暗藏压力,行业定调聚焦改革-有驾

高洪祥来本田,有意思的地方是,他原来在广丰机厂那边常年混发动机生产。听陈工头讲,他是典型的搞技术出身,汽缸、缸体、混动总成一套都能抠细节。合资圈流传一句“懂机头的不爱吹牛”,高洪祥就是那路子,动不动参观产线就拄着手指头瞅焊接缝。据广丰圈里人讲,他推过一套“边装边检”的流程,导致那两年广丰机厂装配线速度慢了不少,不过返工率倒也真下降了。现在跑到广本,估计会带上那边一套技师制度和品控流程。不排除本田接下来会有哪台新混动车机头规格跟丰田那边互通。前阵子有本田工厂的小区邻居闲聊,说高总上任头件事,就是调了几组QC旧案,要查查混装电机的报废率。

合资协议倒是有点意思。有人算过,这轮大合同到2028年五月到点。厂里议论说,这几年要真再折腾不起来,估计续约不太好谈。别忘了这几年新能源蛋糕吃得快,广汽日系下滑趋势挡不住。如果高洪祥真能趁行业变局把智能化和电动研发降本提速带起来,或许能续上东风——有新老技工私下说,现在比的不是发动机扭矩了,是能不能让出厂故障率压到小数点后三位。

高洪祥力推品控新规,三年合同倒计时暗藏压力,行业定调聚焦改革-有驾

但也别光盯高层。底下维修师傅总抱怨,这两年本田售后配件库存周期拉长。上次新款混动车型的逆变器出点小毛病,老陈打了三遍服务热线才从佛山调来换件,说是总部还试行“智能云订”,听着时髦,实际还是卡在零部件清单审核效率上。群友调侃说,现在买本田混动,如果不是刚需,最好再蹲两年看新款,别踩着动荡期下手。

有些老车友满嘴“本田大法”,其实未必经历过广本最辉煌那几年。但新车这事,技术底子是一回事,售后口碑又是一码。前天晚上邻居饭桌上聊起高总刚上任的事,有人一句:“当年思域飞度都不愁卖,现在补贴退了,电车补能也麻烦。”顺带讲起早年间广本出过一款限量版的“高配小改”——副驾驶带座椅通风的思域RS,销量没几台还没几个人记得,听说供应商只做了三批货。

高洪祥力推品控新规,三年合同倒计时暗藏压力,行业定调聚焦改革-有驾

临街老李头倒是操心得很:“你说新领导来了,是不是明年还得再换一茬新车型?我这八年老雅阁,到底还能不能值7000块,年底想置换趁早?”他低头掐指头算,嘴里不断嘟囔,“说啥都没用,啥时候电池包别老罢工,才是真本事。”

至于广本这回会不会真走出泥沼,谁晓得呢。反正微信群里混的那些老本田销售早八百年改行了,现在汽车圈的流动,比广府的雨季还稀奇不是?

高洪祥力推品控新规,三年合同倒计时暗藏压力,行业定调聚焦改革-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