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比亚迪DM技术有多火,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现在DM技术是比亚迪销量的绝对主力。
根据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5年Q2全球插混车销量158.7万辆,比亚迪以28.9%的市占率位居榜首,秦、宋等车型凭借DM-i技术持续热销。
而在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总销量214.59万辆,其中插混车型占比约50%,销量约为108万辆。
可以说,现在比亚迪DM技术完全赢得了市场认可,已经被国人捧上天了,成为了消费者追捧的现象级技术。
但比亚迪DM技术能在消费者心目中“封神”,绝不是短期内突然爆红的,而是比亚迪靠着一套“笨办法”打出来的长期战略。
和很多车企东家买发动机、西家买电池不同,比亚迪从第一天就走了一条特别“重”的路,通过垂直整合的模式造车。
简单说,就是从芯片、电池、电机、电控到发动机,比亚迪通通全部自己研发、自己生产。
举个例子,电动车核心的IGBT芯片,这颗芯片就像混动系统的“神经中枢”,能控制着电流怎么走、效率高不高。
而比亚迪,是国内少数能自研自产的企业。
这意味着比亚迪不仅不用等供应商供货,也能控制成本,不用被国外芯片厂商“卡脖子”,还可以深度适配自家的电机,将能耗优化得更精准。
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才可以进一步优化升级,现在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比亚迪车型,亏电油耗已经做到了百公里2.6L。
所以比亚迪这种垂直整合的重资产模式虽然看起来很“笨”,前期投入巨大,但长期看,相当于把核心技术牢牢攥在手里,掌握了主动权。
除了在产业链这块做到了完全自主可控以外,比亚迪在插混技术专利上的布局更是遥遥领先。
此前中汽信科发布的三大权威榜单显示,在纯电、混动专利授权量上,比亚迪均位列全球榜首。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在混动领域,任何车企想绕开比亚迪的专利技术,难度都非常大。
甚至丰田、本田这些老牌混动巨头,后来也不得不和比亚迪合作,比如丰田bZ3就直接用了比亚迪的三电技术。
但这还没完,比亚迪DM技术除了在市场份额、专利布局上遥遥领先以外,还在四年间,两次登上了清华大学教科书封面。
2021年,比亚迪第四代DM技术发布后,直接登上了清华大学必修课教材《汽车动力系统原理》的封面。
这相当于什么,就是相当于你的毕业论文被导师当成范本,然后给下一届学弟学妹人手发一份,这多长脸。
当时第四代DM技术干了一件很“叛逆”的事,就是给发动机做减法。
它大胆地取消了传统的轮系附件,包括空调压缩机、真空泵等,这些附件不再由发动机直接驱动,而发动机只专心干一件事,就是在最高效的区间发电或直接驱动。
这种以电为主的思路,在当时是颠覆性的,也因此被学术界一眼看中,视为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转变。
但故事到这里才刚刚开始,如果一次上榜可能是运气,那第二次上榜,就是绝对实力的证明了。
2024年,比亚迪放出“王炸”第五代DM技术,直接把百公里亏电油耗干到了2.9L,开创了“油耗2时代”。
这次技术里融入了AI大模型和智能能耗管理策略,再结合数百万车主的庞大数据库,如今第五代DM技术再进化,已升级到百公里亏电油耗2.6L。
于是,清华大学教材编委会再次出手,将这项最新技术编入2025年版《汽车构造—动力系统》教材,并再次放上封面大图。
如果说市场销量是技术的“销量榜”,那么能被中国顶尖学府清华大学选入教科书,就是技术的“学术奖杯”。
比亚迪的DM混动技术,四年两登清华大学教科书封面,这在中国汽车技术史上,堪称罕见!
市场的选择或许有情感因素,但学术界的认可,尤其是清华大学连续两次的盖章认证,足以说明一切。
清华大学将比亚迪DM技术编入教材,不仅是对比亚迪的肯定,更是在向整个行业宣告一个规则,就是中国汽车技术的时代,已经来了,而且有了一套值得被写进教科书的方法论。
所以再回到本文主题,比亚迪DM技术究竟是真牛,还是吹牛?我想应该有答案了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