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铭正式就任启境汽车CEO,全面掌舵品牌规划与市场拓展,推动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

说实话,启境汽车最近动作蛮快的。刘嘉铭刚拿下CEO位置,现场还有华为徐直军和广汽冯兴亚站台,感觉这事儿不光是摆个样子。刘嘉铭那资历,25年汽车圈打拼,从丰田一路熬到广汽,这履历摆着,的确有些料。

上周我碰到一个老同事,之前在广汽做生产线的,他喝着咖啡说:刘嘉铭这人,关键时刻喜欢抓大方向,那种懂得‘工地活’的人不多了。这话我琢磨着挺有道理。你想啊,做汽车不是光有概念就行,研发、供应链那些琐事,一点都不能掉链子。供应链这块,举个例子:好比盖楼,零部件就是砖头,供货商是搬运工,刘嘉铭长期混这,懂得怎么调配人手,如何让砖头按时送到工地。你看现在车企常被芯片供应链卡脖,这不单是买芯片那么简单,背后还有协调工厂、预判原材料涨价,总不能三天两头烂尾吧。

刘嘉铭正式就任启境汽车CEO,全面掌舵品牌规划与市场拓展,推动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有驾

说到启境这品牌,可能有人会问:它和广汽丰田、比亚迪这些大牌比,有啥实操区别?我简单对比过启境的首款车和同价位比亚迪汉EV,启境的智能互联上明显走得更深一点,华为参与这块儿,屏幕响应速度快,语音识别准确度在85%-90%(样本有限),但车身轻量化设计差了一点点,整备质量比汉EV重了大约50公斤(估算),续航里程上差不多都在500公里上下。有点意思,性能差距不大,体验侧重点稍微偏向高端定制感。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刘嘉铭以前特别强调系统化运营,他在广汽丰田做汉兰达企划时,曾让供应链分工更细化,避免后续生产环节的断链,这其实就类似做饭得先切好菜:没切完开始炒,很容易翻车。这里供应链上的精细管理,照搬到启境智能车上很关键。

刘嘉铭正式就任启境汽车CEO,全面掌舵品牌规划与市场拓展,推动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有驾

说到这里,我得承认,前面我讲刘嘉铭经验丰富,好像把他夸得太全面了。实际上,他也面临新赛道的挑战——智能电动车是个全新战场,不仅是机械+电池,更多是软件和数据战,是传统车企很少全盘掌握的领域。所以,我的判断稍微调整一下——他得快速补齐软件开发和用户运营的短板,这点华为能撑得住吗?(这段先按下不表)

启境这场合作像是老牌车企和互联网巨头合租一套房,必须磨合彼此生活惯。车企讲究钻研造车的细节,互联网公司讲究快速迭代和用户体验,两者之间摩擦肯定存在。我问过一个内部朋友,他承认供应商那块确实复杂,给华为接口这事儿比想象难多了,毕竟他们以前没自己做过整车。

再说个我没细想过的猜测:刘嘉铭可能会推动启境更偏向中高端市场,而不是直接跟比亚迪汉、特斯拉叫板。原因嘛,启境背后有华为技术加持,适合打造高附加值的智能服务,这也能避开价格战。虽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得看市场反应。

刘嘉铭正式就任启境汽车CEO,全面掌舵品牌规划与市场拓展,推动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有驾

你们有没有发现,同样定价段的车,启境的售后可能会更依赖线上服务和OTA升级,而传统车企还得靠线下4S店,这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差别?比如遇上问题,等不等得及?成本花得值不值得?我会关注这块到底能不能真正落地。

再临场小计算一下,假设启境一台车售价30万,估算5年保值率在45%-50%(体感),算下来每年的折旧成本大约3万元左右,跟同价汉EV差不多。不过启境如果软件能持续升级,车子还能会变,这一点理论上能帮车主省不少折旧风险——不过这差异还没弄明白,很难说。

卖车的哥们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现在买电动车,保不准两年后硬件就落伍,服务不跟得上,那就是赔本买卖。这话横插进来,但说实话挺扎心。

刘嘉铭正式就任启境汽车CEO,全面掌舵品牌规划与市场拓展,推动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刘嘉铭要怎么具体攻克这种快速迭代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华为模式到底能复制在汽车上多少?市场和供应链的博弈又有多少未知数?很多未知,等待后续答案。

启境这条路不好走,就像烙饼,面要揉得足够劲道,火候还要掌握好,缺一不可。不知道你们对这次刘嘉铭全面掌舵怎么看?他有没有那个能把车和智能完美融合的魔法棒?还是说,最终还是得看用户体验那个真刀实枪的反馈。

刘嘉铭正式就任启境汽车CEO,全面掌舵品牌规划与市场拓展,推动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有驾

就像我昨天拿到手的启境钥匙扣,摸着塑料材质,感觉硬朗但有些轻薄。细节里藏着态度还是差点啥?这事儿,后面说不定还得慢慢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