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周新能源销量榜:比亚迪4.8万夺冠,特斯拉暴增145%

最近这车市的销量榜单一出来,很多人估计都看迷糊了。

尤其是新能源车这一块,前一周还看着大家伙的销量齐刷刷往下掉,一片唉声叹气,怎么一转眼,到了第28周,特斯拉的销量就跟坐了火箭似的,一下子增长了百分之一百四十五,而我们的国产品牌比亚迪,稳稳地卖了4.8万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是市场突然变好了,还是这里面有什么我们普通人不知道的门道?

第28周新能源销量榜:比亚迪4.8万夺冠,特斯拉暴增145%-有驾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用大白话好好捋一捋,看看这热闹的数字背后,到底藏着些什么真实情况。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事,看销量不能只看一个星期的数据,得连着看。

这就像看天气预报,不能只看今天,也得看看昨天是啥样。

在刚刚过去的第27周,也就是七月初的时候,整个新能源车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一次“集体降温”。

那会儿的数据可不太好看,整体销量比上个月同期降了不少。

不光是一些小品牌,就连平时咱们熟知的那些大腕儿,比如比亚迪、特斯拉、小鹏,销量都出现了挺大幅度的下滑。

特别是特斯拉,当时销量跌得尤其厉害,跌了百分之七十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

您想啊,六月底是上半年的最后一个月,也是第二个季度的结尾。

各大汽车厂家为了让自己的半年报、季度报上的数字好看一点,都会拼了命地冲销量。

各种优惠、降价、送东西的活动层出不穷,销售人员的电话也是一个接一个地打。

这么一通猛操作下来,很多本来打算过一两个月再买车的人,一看优惠这么大,就提前把车给买了。

第28周新能源销量榜:比亚迪4.8万夺冠,特斯拉暴增145%-有驾

这就好比是把后面几个月的客户都提前“收割”了一波。

等到了七月份,该买的都买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也需要时间缓缓,市场自然而然就进入了一个相对平淡的时期。

所以,第27周的销量普遍下滑,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市场现象,是冲刺之后的必然回调,大家谁也别笑话谁。

搞清楚了这个大背景,我们再来看第28周特斯拉那个惊人的百分之一百四十五的增长,就没那么神秘了。

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哇,特斯拉又降价了?还是出了什么新款?怎么突然这么多人买?”其实,这跟它卖得好不好关系不大,主要是因为它独特的交车方式造成的数字波动。

特斯拉在上海的工厂,不光是给咱们中国市场生产汽车,它还是一个全球供应中心,生产出来的车要卖到欧洲、亚洲其他国家去。

按照它的习惯,每个季度的开头一段时间,比如一月初、四月初、七月初,工厂和运输的重点都会放在出口上,优先保证海外客户的订单交付。

这么一来,在七月初的那段时间,也就是第27周,大部分新生产出来的车都被装上大船运到国外去了,能留给国内市场交付的车自然就非常少,所以才有了那个特别低的销量数字。

而到了第28周,海外的交付任务阶段性完成了,重心就转回了国内市场。

之前积压的国内订单开始集中交付,大批的新车被运到全国各地的交付中心,一下子把前一周的“亏空”全都补上了,销量数据自然就“噌”地一下子上去了。

所以说,这个百分之一百四十五的增长,并不是说买特斯拉的人突然多了一倍多,而更像是一种“补作业”的行为。

这是一种由它的全球物流策略决定的周期性现象,咱们可以预见,再过一两个星期,它的销量很可能又会从这个高点回落到一个比较平稳的数字。

看完了特斯拉的“数字魔术”,我们再把目光转回到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身上,这边的故事就更加丰富和实在了。

第28周新能源销量榜:比亚迪4.8万夺冠,特斯拉暴增145%-有驾

首先必须得提的就是咱们的“老大哥”比亚迪。

即便是在市场整体不太景气的七月份,比亚迪一周还是稳稳当当地卖出了4.8万辆车。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它一家就把很多新势力品牌加起来的销量都远远甩在了身后。

虽然相比它自己的巅峰时期,这个数字可能不算最高,但在整个行业都感到凉意的时候,能有这样的表现,充分说明了比亚迪的根基有多么扎实。

从几万块的代步小车到几十万的高端车型,比亚迪的产品线覆盖得非常广,不管市场风向怎么变,总有一款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它就像是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压舱石”,稳住了大盘。

再来看看新势力阵营,这里也是看点多多。

问界和零跑这两个品牌,在第27周的时候表现非常抢眼,销量不相上下,都卖得很好。

到了第28周,它们俩也和市场大趋势一样,有了一些小幅度的回落。

但这并不说明它们不行了,恰恰相反,即便是在回调的情况下,它们依然牢牢占据着新势力销量榜的前几名。

这证明了它们的车子是真正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有了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

而在所有新势力品牌里,最让人佩服的可能就是理想汽车了。

第28周新能源销量榜:比亚迪4.8万夺冠,特斯拉暴增145%-有驾

在一片销量下滑的声音中,理想是头部品牌里唯一一个销量不降反增的,虽然增长的幅度不大,只有百分之一点八,但在当时那个环境下,这个“正增长”显得尤为可贵。

这背后反映出的,是理想汽车对中国家庭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大空间、坐着舒服、带着全家老小出游方便”,这些实实在在的优点,让它在市场上建立起了非常坚固的口碑。

当市场波动时,这种依靠刚性需求支撑的品牌,往往最能抵抗风险。

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惊喜,那就是小米汽车。

作为车圈的新兵,小米SU7用实打实的销量增长,回应了所有的期待和质疑。

它的销量环比增长了超过百分之三十六,这说明小米工厂的生产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之前积压的大量订单正在被快速地消化和交付。

现在马路上能看到的小米SU7越来越多了,每一辆交付出去的新车,都像一个移动的广告牌,吸引着更多人的目光。

小米用行动证明了,它不仅能把车造得漂亮,更能高效地把它交到用户手上,这在中国制造业里也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能力。

总的来看,七月份的新能源车市正处在一个调整和过渡的阶段。

前两周的销量波动,更多是市场规律和个别品牌特殊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必过度解读一时的涨跌。

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市场的考验下,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无论是比亚迪的绝对统治力,还是理想、小米等品牌在各自领域的出色表现,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生机。

接下来,随着小鹏等品牌推出更有竞争力的新车型,市场竞争无疑会更加激烈。

但同时,国家也在引导行业避免恶性的“价格战”,鼓励大家在技术、品质和服务上多下功夫。

这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意味着未来我们能用合理的价格,买到越来越好的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