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雅县:政策东风催生“羊”关道 全链布局铺就富民路

改革网讯 近年来,沙雅县紧紧抓住国家和自治区畜牧业发展政策机遇,重点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良种引进和产业链延伸。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援疆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从传统散养到现代化、标准化、全产业链发展的华丽蜕变,带动农户走上致富路。

8月31日,在沙雅县腾达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圈舍,膘肥体壮的羊只正悠闲地吃着科学配比的饲料,自动饮水、环境调控等设施一应俱全。形成了从优质的种羊繁育、高效的科学养殖,到稳定的订单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沙雅县腾达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者新兵说:“现在养羊轻松多了,有自动做饲料的机器、撒料机使用很方便,添水、清粪、排尿都是自动化控制,一个人能管理500只羊,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合作社在各项政策资金的有力支持下,实现了养殖设施的全面升级改造。养殖场实现了精准投喂、恒温养殖和疫病精准防控,养殖效益得到显著提升,为推动沙雅县肉羊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树立了典范。

沙雅县:政策东风催生“羊”关道 全链布局铺就富民路-有驾

工作人员正在按照配方科学配比饲料/张鸿摄

沙雅县腾达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嘉诚说:“现在我们养羊的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像我们养殖小区收到援疆资金100万(元),自治区‘牧九条’第一批政策补贴13万(元),今年5月享受自治区母羊扩繁项目资金100万元等等,我们用这些资金对养殖场进行了重要升级,安装自动化喂养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实现了精准投喂和恒温养殖,建设了标准化防疫室,购置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大大提高了疫病防控能力,提高了污粪(粪污)处理能力,让污粪(粪污)转为有机肥。现在养殖场智能水平大幅提升,养殖场效益也得到了较大地提高。”

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标准化养殖使羊只成活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预计2025年,合作社年出栏量达2万只,年销售额突破2400万元,规模和效益实现双重突破,一组数据印证着标准化养殖的成效。

沙雅县腾达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嘉诚说:“标准化养殖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光成活率这一项,每年就为我们多保住4000多只羊羔。按计算每只按羊羔计算500元,这就是200多万的收益。”

2025年,合作社紧盯肉羊巨大销售市场,制定养殖规模扩张生产计划,抓住高效繁殖和羔羊育肥两个核心环节,以扩繁场为中心,减少棚圈建设等硬资产投入,将育肥环节深入农户家庭庭院,统一组织协调银行贷款、羊苗供应、饲料保障、育肥技术服务,形成“企业繁育—农户育肥—保底回收”利益共享良性循环。实现降本增效、快速增量和农民增收。

沙雅县腾达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嘉诚说:“‘场繁户育’模式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我们合作社统一提供优质羔崽(羊)、技术服务和保底回收,解决了农户‘不敢养、不会养、卖难’的问题;农户利用自己庭院和闲置劳力参与养殖,实现了‘零风险、稳增收’。这种模式既扩大了我们的养殖规模,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真正构建起了产业联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发展体系。”

在此基础上,合作社创新推出“合作社繁育+入户分散育肥分红”模式,由合作社根据农户的圈舍、养殖水平等条件,为农户统一提供50—200只体重20公斤左右的杂交羔羊、配套全价育肥饲料和技术服务,育肥周期为50—60天,育肥羊体重增长至40公斤以上出栏销售。按照养殖户养殖量及育肥增重情况,每育肥一只羊分红36元。2025年上半年,通过“场繁户育”模式带动52户在家待业、弱劳动力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开展肉羊养殖,今年以来已累计出栏1500余只,正在育肥5700只。预计全年通过“场繁户育”模式育肥出栏2万只以上,合作社预计收入435万元,户均预计收入1.5万元以上。

沙雅县盖孜库木乡牧场村村民海热古丽•热合曼说:“‘场繁户育’这个模式真是太好了,合作社给我们提供了羊羔、饲料和技术指导,我们只要在家好好养,养大了合作社保底收购。我们今年从合作社养了100只羊,家里自己还有60只羊,预计能赚7万多元钱。”

除分红模式外,还推出“合作社繁育+农户自主投入育肥”模式,农户按照31元/公斤左右的价格(按市场价格进行调节)从合作社采购杂交羔羊,根据自身实力购买50—200只育肥羊,育肥周期为50—60天,育肥羊体重增长至40公斤以上,合作社按照高于市场价0.5元/公斤的价格进行保底回收,每只羊每个育肥周期利润达到90元以上。

沙雅县盖孜库木乡盖孜库木村村民合孜尔·热合曼说:“以前自己养的十几只羊,起早贪黑,最怕羊生病,还怕卖不掉。现在好了,合作社提供了技术指导,并且最后回购,再也不愁销路,价格还有保障。现在一年光是养殖(羊)这块,就能比以前多赚两万元钱。”

产业发展不仅带动农户增收,更创造了大量本地就业岗位,通过设立饲养员、技术员、防疫员等岗位,合作社优先吸纳本地待业人员和弱劳动力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获得稳定收入。同时,合作社还定期开展养殖技术培训,让员工在获得劳动报酬的同时掌握一技之长,为他们今后自主发展养殖业奠定基础。

沙雅县腾达畜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员工阿比力孜•吾守尔说:“我在(这里)工作,一个月3200元钱,我学会了养(殖)技术,明年我打算自己也养一些羊,增加收入。”

从分散粗放的传统养殖,到集约高效的标准化生产。从“愁销路、怕风险”的被动局面,到“订单稳、收益实”的主动发展。从效益微薄到增收显著,沙雅县的肉羊产业在政策与援疆资金的滋养下,正沿着育种—养殖—销售的全产业链“羊”关大道稳健前行。目前,沙雅县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9个,2024年,全县羊出栏达56.39万只,全产业链产值达10亿元,较2021年分别增长84%、100%。一条富民强县的现代化羊产业发展之路正在徐徐铺开。(作者:张鸿)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