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

#图文打卡计划#

还记得2014年微软收购诺基亚时,诺基亚CEO那句令人唏嘘的感慨吗?“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如今,这一幕正在燃油车行业重新演绎。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我国燃油车市场份额已跌破53%大关,降至52.6%,距离50%的“心理防线”仅一步之遥。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一场堪比“温水煮青蛙”似的产业变革

就像巴菲特所说:“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燃油车这条大鱼正在快速搁浅。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在2019年,燃油车在我国汽车行业占比达92%,可是到了2022年,这一占比已经降到了64.3%,直到2024年,已经降至52.6%,预计在2025年,将跌破45%的大关,可以说燃油汽车正在快速被淘汰。

燃油车的困境

面对市场份额的节节败退,燃油车厂商集体陷入了一个经济学上的“囚徒困境”。2023年1到9月,71款燃油车型集体降价,平均降幅达到1.5万元,相当于打了9.3折。就连一向高傲的保时捷,也传出了跌破40万元的“骨折价”。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可以说企业最大的风险不是变化太快,而是变化太慢,燃油车厂商现在就像一群在泰坦尼克号上抢躺椅的乘客,虽然抢到了更好的位置,但改变不了沉船的命运。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场价格战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越是高端品牌,降价幅度越大。宝马5系最高优惠12万,奥迪A6L降价8万,奔驰E级也有6万左右的让利。这种“豪华车平民化”的现象,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合资车的大撤退

尤记得90年代,一辆桑塔纳能卖到18万,相当于当时北京三环一套房的首付,如今同样18万,你能买到续航600公里的国产新能源车,这种价值的重构,直接导致了合资品牌的集体溃败。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数据显示,日系三强(丰田、本田、日产)2023年在华销量同比下滑超过20%。某些二线日系品牌更是上演“大逃亡”,比如三菱汽车直接关闭了中国工厂。

如同当年的诺基亚退出中国市场时,也是先从小众机型开始撤退,燃油车再走诺基亚的老路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最新报告显示,大众集团2024年在华市场份额已跌破15%,创下20年来新低。

要知道,巅峰时期大众在中国每卖出三辆车就有一辆是它的,如今这个“汽车帝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

与此相反的是,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渐崛起,

2014年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街上跑的电动车比大熊猫还稀有,2020年这个数字突破5%,开始引起了行业警觉,2023年直接飙升至35.7%,

而2024年前11个月,已经达到惊人的47.4%,这种指数级增长曲线,可以说诠释了什么叫“颠覆式创新”。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用15年时间完成从0到1000万辆的跨越,而第二个1000万辆仅用17个月,这种“中国速度”也让传统车企措手不及。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中国汽车的双线作战

正因为看到新能源车的未来,中国车企推出了一套“双线作战”的战略手段,在发达国家用新能源车攻城略地,在发展中国家用燃油车包抄后路。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120.3万辆,更惊人的是,比亚迪在泰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达35%,超越丰田成为销冠,

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销量暴涨300%,奇瑞在巴西更是连续18个月保持50%以上的增速。

这种“双线作战”的策略,正应了《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传统燃油车好比“正兵”稳住阵脚,新能源车则是“奇兵”出奇制胜。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能撑多久?

面对中国汽车的强势崛起,欧盟最近准备将中国电动车关税从10%提高到25%。

19世纪英国议会就通过《红旗法案》,规定了汽车时速不得超过6.4公里,且必须有人持红旗在前方开道。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而历史也总是惊人地相似,当新技术来临时,旧势力第一反应永远是设置障碍。

但数据是不会说谎的,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占有率已达8%,预计2025年将突破15%。

关税就像是给马匹征税来保护马车行业,最终只会延缓不可避免的进步。”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基础设施的“先手优势”

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建成充电桩1100万个,占全球的65%,换电站达3000座,覆盖了我国99%的高速公路服务区。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这种基础设施的碾压式优势,也让其他国家望尘莫及,可以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相当于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10倍。

而且我国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从锂矿开采到电池制造,从电机研发到整车组装,这种全产业链优势,让中国汽车工业具备了惊人的抗风险能力。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未来的汽车格局

  • 1. 油价话语权转移

当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我国对原油进口的依赖度将从72%降至60%以下。这意味着什么?谁控制了能源,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 2. 汽车文化重构

内燃机的轰鸣声将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零百加速、智能座舱、OTA升级”成为新的谈资。这种文化变迁,如同当年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时引发的社交方式革命。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 3. 产业格局洗牌

预计到2030年,全球汽车品牌TOP10中将有5个来自中国,这种汽车格局的重构,将彻底改写延续了百年的汽车工业版图。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结语:

回望汽车发展史,从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到现在,内燃机统治了人类交通136年。如今,这个百年王朝正在迎来它的“光荣革命”。

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就有一句话,“颠覆性技术往往起源于低端市场,然后像洪水一样淹没整个行业。”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轨迹,正完美印证了这个理论。

燃油车拐点到了,未来只会不断降价!欧洲日本的饭碗越来越保不住-有驾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汽车工业的未来,正在从底特律、斯图加特、丰田市,加速向深圳、合肥、西安转移。这场百年一遇的产业变革,不仅关乎车企存亡,更将重新构写全球制造业格局。

“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而可能是开始的结束。”对于燃油车而言,属于它的时代正在落幕,而对于中国汽车工业,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