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这车,最近挺闹猛的。
说它俏吧?
那是真俏,同价位里几乎没别家能掰手腕。
说它没毛病吧?
那副底盘,绝对是戳在不少车主心窝子上的倒刺。
就好比你狠心跺脚买了顶配手机,结果发现拍照还不如几年前的板砖机,谁能舒坦?
之前的Ultra版,官宣说是操刀升级了底盘,可车主们肉测下来,普遍咂摸出点“就这?”的意味。
仿佛原本你憧憬的是一次洗筋伐髓,结果只是往鞋里垫了块海绵。
所以,这回2025款M7要大动干戈的消息一放出来,眼球瞬间就被抓牢了。
官方的路数是,要祭出赛力斯魔方平台,换上跟M8、M9师出同门的途灵底盘。
听着云山雾罩,往白了说,就是想把底盘这块瘸腿补上,甚至捯饬成亮点。
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架,外加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还有什么保时捷SRM全铝合金后悬架黑科技,一溜儿听着就唬人的名堂。
灵不灵验,还得等真家伙落地才知道,但至少官方的态度是亮出来了:这回是真要下本钱了。
为啥大家这么死磕底盘?
这事儿得从买家的角度盘算盘算。
现在置办座驾,尤其是砸锅卖铁弄个二三十万的,图个啥?
舒坦、好开,说白了就是想让兜风更熨帖,乘坐更稳当。
底盘好不好,直接拿捏着这两条命脉。
要是底盘拉胯,过个窨井盖都跟蹦迪似的,还扯什么舒坦?
操控不给力,过弯的时候心里发毛,还谈什么驾驶乐趣?
兴许有人会嘀咕,买SUV不就图个肚量大吗?
底盘差点就将就将就得了。
这话搁前些年或许还说得过去,但现在的主顾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肚量要大,驾乘体验也要好,操控也不能掉链子,这才是他们心里的算盘。
除了底盘,这回新款M7的轴距和身板也要拉长。
轴距抻到3.1米上下,车长扩到5.1米级别,这带来的直接利好就是车内纵深更可观,坐起来更敞亮。
空间够不够,有时候真能左右心情。
你掂量掂量,一家老小出门溜达,后排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谁都憋屈。
当然,也有人会犯嘀咕,车身拔节了,会不会拖累操控?
这就要看操盘手怎么调教了。
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把车身拉长,操控肯定要打折扣。
但如果能通过优化悬挂、校准重心等等手段,把操控也一并带飞,那才是真材实料的升级。
话说回来,问界M7为啥能蹿红?
除了华为的金字招牌,更关键的还是它拿捏住了消费者的痒点。
价码公道,配置够用,肚量也足,这些都是它的加分项。
但底盘这事儿,确实是个硬伤。
这回新款M7如果真能把底盘这块顽疾给治好,那它在这个价位区间就更没对手了。
但丑话说在前头,最终成色如何,还得等实车落地才能盖棺定论。
毕竟,现在车商的广告词,水分还是不小的。
坊间传闻,新款M7可能会在金秋十月亮相。
如果你最近正盘算着入手M7,我劝你还是捂紧钱包,等等风声,看看新款到底几斤几两。
毕竟,买车不是小菜一碟,多做功课总是没错的。
说到底,问界M7的这次改款,其实也折射出当下车市的一个走向:消费者越来越懂行,也越来越挑剔。
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想拥有一辆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座驾。
车商想要在牌桌上笑到最后,就必须卯足劲儿提升产品力,满足消费者的胃口。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问界M7的走红归功于“华为光环”时,是否忽略了它本身在空间、配置等方面的可取之处?
而当我们诟病它的底盘时,又是否应该看到它在其他方面的精进?
车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场你情我愿的奔赴,只有彼此成全,才能共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