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外麦克风引热议,深圳发布会未开,问界M7功能被关注

车外麦克风,一时间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五个字像一颗石子扔进科技车圈的小池塘,激起不小的涟漪。

说实话,刚听说时,我脑子里的第一反应就不是“黑科技”,而是捂着嘴偷笑:以后吵架时,车窗外破口大骂都能被识别成开门指令?想象一下,早高峰堵车路上,一位司机愤愤地向车窗外吐槽一句“快开门”,结果车还真给你整出来点什么花活。

深圳9月23日的发布会还远远没拉开帷幕,问界M7靠这么个车外麦克风直接抢了风头。有意思,这事见仁见智,但关注度杠杠的。

毕竟,我们这些普通人跟科技的距离,就差一个能用到手的便利。

什么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十来个摄像头,各种参数说出来感觉像集齐了数码朋克的“成就勋章”。但说穿了,大多数人还是关心一件事——到底能不能帮我省点事,别老让我累到自闭。

车外麦克风引热议,深圳发布会未开,问界M7功能被关注-有驾

你说玛莎拉蒂法拉利,炫酷归炫酷,那种“摆拍”感和轻奢距离,和大多数人关系真不大。

而“车外麦克风”,这不是简单把麦克风装外面这么浅的事。

你要真体验过下雨天满手快递找钥匙,或者赶时间一手菜一手娃,没手开后备厢的窘迫,你就真能明白,这小麦克风,怕不是会晋升“刚需”序列。

车外麦克风引热议,深圳发布会未开,问界M7功能被关注-有驾

喊一句“开后备厢”,车本来死气沉沉的后尾门,啪嗒一声轻巧弹开,那种仪式感,连懒癌患者都能瞬间获得幸福感暴击。

不过也有人吐槽:这不就是“小题大做”吗?麦克风?这有啥用?

但真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琢磨,现在每个人都恨不得所有物件都能“动口不动手”,各种AI音箱、扫地机器人、自动拉窗帘……你日常场景里想偷懒的那些微小心思,科技怎么可能不看见、不琢磨?

车外麦克风和车内的语音交互,本质逻辑没变,只不过把边界啃拓到了“车外场景”罢了。

是啊,咱们不再是只会和车内冷冰冰按键讲理的时代了,隔着车门呼唤,能不能“秒懂”?这才是智能。

至于有人拿这麦克风自嘲:以后会不会变移动KTV?说真的,摆个露营音响,车外直接麦克风连大音箱,“无损”开嗓,发小聚会秒变小型演唱会,有点意思。

想象空气中飘荡着你的歌声,隔壁帐篷投来羡慕又藏着点琢磨的目光,移动K歌设备的江湖,怕是要多了个狠角色。

当然,除了让人“自嗨”之外,问界M7蛮拼的地方其实还不少。

192线激光雷达,功课不用做太深,反正圈里人都知道,线数越多,感知越丝滑——就差说能分辨你前方到底是塑料袋窜出来,还是硬生生一块石头。

老司机一笑了之,新手却感动涕零:这不是传说中的“幽灵刹车”终结者吗?开个车最怕前车突然一脚急刹,后面“冲锋号”喇叭给你整得心神俱裂。

现在有了高精度雷达加持,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开,别再被自己吓自己。

其实数据就摆在那,业内出了名。

而另一个让人啧啧称奇的噱头叫“零重力座椅”,一听这词不是很理解,甚至脑补了一屁股悬空的样子,其实说白了,就是这座椅够格了。

上车一趟,背腰支撑得位,腿部不压迫,开长途比自家沙发还舒服,哪还用谁抢副驾主驾?

服务区蹭个觉都跟五星酒店小憩似的,老司机在副驾温柔地闭上眼,辅助驾驶全程守护,除了哄你女朋友,剩下啥也不用你操心。

要是能多送一对按摩和加热,那妥妥妥的,人生赢家的幸福感就这么简单粗暴。

讲到油耗和续航,这话题每次必杀大招出场。

增程版1600公里,纯电700公里,纸面数据怎么看都是超长待机。

出门不充电、不找加油站?兄弟,这可是从北京直接扔高速开到上海不带喘气那种体验,要问加油站排队充电桩有多少人,在你看来太遥远。

油耗6.5升/百公里,隔壁汉兰达车主憋了一肚子话,随便找个理由把油耗显示暗搓搓关掉,生怕被新一代省油怪物反向嘲笑。

现实就是这般无情,数据摆着,横向对比一轮,谁强谁弱,高下立见。

其实咱开车的人心里都明白:车嘛,除了面子这事最要紧,更多时候图的就是省事、安稳,越节能越能蹭多一口饭,多一份安全。

有人说参数都是包袱,实际用下来才知分量——这话一点没错。

再说点视觉话题,这年头一辆车的颜值也是硬通货。

有人看车顶那一抹激光雷达,开玩笑说像种了个蘑菇。

其实品牌很懂大家“审美拉扯”,推出了可选装方案:不想装?没事,让颜值党们继续精致走花路,有需要的技术党也能稳稳拿下。

车身长度超过五米,轴距三米以上,开进小区地下车库那家伙,大船入港。

但自动泊车功能都上天了,真的在狭小车位倒库时,“车技党”反而被智能一道抢了风头。

老司机停车费劲巴拉,AI一出手,轻松就位,有时候还真觉得自己“被碾压”。

怕自己技术掉份?那就记得手动切一手,找回几分驾驶的尊严。

绕一圈回到出发点,为什么问界M7的这波车外麦克风操作会引发那么大热议?

其实背后是大家对“智能”变化的期待与好奇。

车早就不是机械与人的单向控制关系,车也像家,也得跟主人多磨合、多互动。

哪天你的小地方口音喊一句“开门”,AI真能给你整明白,这不就是科技懂生活的最佳注脚吗?

想象一下,四川大哥操着川普、东北姑娘不服来个大碴子味指令,到底是谁能赢得“车外语音操作”的终极荣耀,江湖就等你来battle。

这可不是开玩笑,AI交互终极目标,就是一切语境皆可为我所用,“暗号”连成通关密码。

要说突破,绝不是参数暴涨、炫技秀肌肉,而是真真切切解决用户痛点,把轻松和幸福感直接丢进你的日常。

所有热议归根到底,是大众对“幸福旗舰”的小小幻想。

车,不再是冷冰冰的交通工具,而是真懂你、宠你的“生活伴侣”。

谁不想下班拖着疲惫的身躯,一句呼唤后车门随你所愿打开、车内灯光氛围柔和,进门就像回到自己的小窝?

车外麦克风引热议,深圳发布会未开,问界M7功能被关注-有驾

科技千万条,最打动人心的,永远是那一句“懂你”,一句到位的“你说我就照办”。

智能汽车的明天,大约就在于多琢磨琢磨我们这些“又懒又爽、又想被宠”的普通人最真实的需求。

假如哪天AI真的把方言识别玩到炉火纯青,车外麦克风上演“暗号大比拼”,你最想嘚瑟哪句自己的家乡“土话”?

车外麦克风引热议,深圳发布会未开,问界M7功能被关注-有驾
车外麦克风引热议,深圳发布会未开,问界M7功能被关注-有驾

来,评论区摆一摆,看谁能带火下一个“智能耍梗新场子”?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