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失败的2款新车,销量惨淡,原因何在?

今年最失败的2款新车,销量惨淡,原因何在?-有驾

今年车市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新车一上市就被抢疯,有的却明明顶着高关注度,最后销量惨到让人跌破眼镜。我盯着数据看了好一阵子,发现极氪 001 和 smart 精灵 5 号这两款车,堪称今年最让人意外的 “失意者”,明明都有爆款潜质,最后却栽得挺彻底,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其中的门道。

先说说极氪 001,这款车当年以「猎装轿跑」的定位横空出世,巅峰时期月销能冲到 1.4 万辆,按理说该一路高歌猛进才对,可 2025 年以来销量直接断崖式下滑,投诉量还在 25 万元以上纯电车型里排前列。

说实话,我觉得它栽跟头的核心不是产品不行,而是把 “技术迭代” 玩成了 “用户劝退”。12 个月内连着推出 2023 款、2024 款、2025 款三代车型,新款一上就加激光雷达、换双 Orin-X 芯片,价格还直降 2 万 - 3 万元,这操作让老车主直接懵圈,刚买车半年就面临技术过时和资产贬值双重打击,换谁能接受?

重点是,这种激进迭代根本没考虑用户的核心需求。我身边有朋友本来想订极氪 001,结果看了这节奏直接放弃,说 “怕刚提车就成老款,谁敢当这个冤大头”。而且新款看似配置拉满,实则不少技术都是 “期货”,比如宣传的高阶智驾功能,交付后迟迟不能兑现,车质网上全是相关投诉。

反观同期的小米 SU7,21.59 万元起售价,800V 平台加 773km 续航,定位清晰不折腾,3 月销量直接突破 2.9 万辆,硬生生把极氪 001 的市场空间挤得没剩多少。

与此同时,极氪 001 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把 “参数堆砌” 当成了 “核心竞争力”。现在新能源渗透率都突破 40% 了,用户早就过了只看配置表的阶段,大家更在意的是产品稳定性、保值率和长期体验。

极氪 001 一会加这个配置,一会降那个价格,反而让用户觉得品牌没底线,连带着对产品质量也产生怀疑。有数据显示,2025 年 3 月它的动力电池故障投诉量居高不下,这种情况下,就算价格再降,也很难挽回用户信任。

今年最失败的2款新车,销量惨淡,原因何在?-有驾

再看 smart 精灵 5 号,这款车的境遇比极氪 001 还让人惋惜。要知道 smart 以前可是 “精致小车” 的代名词,多少人冲着它的小巧灵动买单,结果精灵 5 号直接转型 “主流大车”,起售价还超 20 万,这步子跨得实在太大了。

我觉得它的问题本质是「品牌基因断裂」,老用户想要的精致感没了,新用户看重的性价比又不够,两头不沾边。

就拿竞品来说,同价位的奇瑞 iCar V23 配置更全,价格还更亲民,消费者凭啥选 smart 精灵 5 号?而且这款车的决策明显有问题,中外团队协作不畅导致响应市场速度太慢,等它上市的时候,同级别市场早就被其他车型占满了。

数据显示,精灵 5 号月销最高才千余台,连年度销量目标都得大幅下调,这就是脱离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

今年最失败的2款新车,销量惨淡,原因何在?-有驾

说实话,smart 精灵 5 号最大的失误是忘了自己的 “立身之本”。以前大家买 smart,买的是独特性和品牌调性,现在精灵 5 号既没有延续这种调性,又没在空间、配置、价格上形成优势,自然没人买账。

有网友开玩笑说 “以前开 smart 是小众潮人,现在开精灵 5 号,别人都以为是不知名的杂牌车”,这话虽然有点极端,但也说出了核心问题:品牌辨识度没了,产品力又跟不上,销量能好才怪。

这两款车的失败,其实反映出现在车市的一个重要趋势:新能源市场已经从 “增量竞争” 进入 “存量厮杀”,光靠堆配置、换造型已经没用了,用户要的是清晰的定位、稳定的产品和靠谱的品牌。

极氪 001 输在过度追求技术迭代而忽视用户信任,smart 精灵 5 号输在盲目转型而丢掉品牌基因,两者本质上都是没找准用户的核心需求。

而且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轻易为 “噱头” 买单。极氪 001 的「12C 超充」看着厉害,但实际能用到的超充桩少得可怜,对普通用户来说毫无意义;smart 精灵 5 号的「跨界转型」听起来新鲜,但脱离了品牌原本的受众,等于重新开拓市场,难度可想而知。

反观那些卖得好的车型,要么像比亚迪宋家族一样深耕细分市场,要么像理想 L 系列一样精准抓住家庭用户需求,都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站稳脚跟。

从行业角度看,这两款车的惨淡销量也给其他车企提了个醒:造车不是 “堆料游戏”,也不是 “转型赌博”,而是要围绕用户需求做长期价值。

极氪如果能放慢迭代节奏,建立保价机制和老用户补偿方案,也不至于让信任崩塌;smart 如果能在保持品牌调性的基础上稳步拓展产品线,而不是急着转型大车,或许也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

当然,这两款车也不是毫无翻盘的可能。极氪 001 如果能聚焦核心技术,解决质量争议,再重建用户信任,说不定还能挽回局面;smart 精灵 5 号如果能调整定价策略,回归品牌初心,或许还能重新吸引目标用户。

但不管怎么说,它们今年的表现确实够 “失败”,也给车市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说到底,车市竞争越来越激烈,消费者也越来越懂车,只有真正尊重用户、了解市场的车型才能走得长远。

极氪 001 和 smart 精灵 5 号的例子告诉我们,不管品牌有多响、配置有多高,脱离了用户需求和市场规律,最终只能被市场淘汰。希望其他车企能引以为戒,少走弯路,造出更多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好车。

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2025 年热门新车销量对比表,清晰呈现不同车型的市场表现和核心优劣势?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