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理想i8火了。
你应该刷到了短视频和图片。
因为它把一辆大卡车,创(撞)飞了。
昨天提到,一句话就能毁掉一场发布会。
这次呢,一个短视频也具有同样的功效。
大叔试着理解一下,策划者的逻辑(以下纯属个人猜测):
公安部、央视和懂某帝都说了,智驾不安全。作为车企,我怎么突出自己安全呢?可能就有“大聪明”提出,那就撞个卡车吧!
但其他车企都是什么追尾啊,侧撞啊,各种花式都玩过了。
我们得创新啊,怎么创?正面创呗!
于是,这个brief就下给了某第三方测试机构。
结果呢,发布会现场的媒体老师们,很嗨!
网友呢,则认为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
更有网友开始用ai玩“梗”,还是制作出,该品牌撞飞高铁、飞机、坦克甚至航母的“对撞”照片:
此事呢,还惹怒了全国1000多万名卡车司机(俗称“卡友”),纷纷申请“出战”。
撞不过轿车,等于说:卡车不安全吗???
大叔看到,某网友在乘龙卡车的抖音账号下面留言,称:
“我公司下半年扩大运输业务,本来要买30辆乘龙,看了理想的测试视频,现在又得重新选了,大家有推荐的吗”
上面这句话,又变成了段子,出现在好多留言区。
很快,各方开始回应:
首先是,被创飞的乘龙卡车,在昨晚发布了很长的声明,简单总结3条:
1、某品牌,严重侵权,商业名誉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2、自定义条件,与实际场景运营存在严重差异;
3、东风柳汽作为央国企,反对任何贬损同业行为。
但在其他报道的留言区呢,不少网友觉得,乘龙卡车太怂了,连对方名字都不敢提!
今天一早,乘龙卡车又发了一条,直接点名“理想”,称:“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而是我们每一程切实的守护”
再看理想汽车的回应:
“理想i8和卡车撞击的超级实验,是基于用户真实交通会车场景的模拟,全权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认证,试验场地、测试设备以及市场端随机购买的测试卡车均由检测机构提供,理想汽车没有任何指定。”
出了事就推到第三方,在法律层面,到底能不能完全免责呢?大叔打个问号!
压力给到了测试方——中国汽研,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媒体做了采访,其证券部工作人员回应称:
“测试的全过程肯定符合所有的规定和标准,不会因为(哪一方)是客户,去刻意调节车辆参数。这次测试不属于公告准入测试,我们理解应该不是强制性必须做的一个(项目)业务,(测试结果)一般用于车辆的开发验证。”
大叔本以为,涉事三方都回应了,此事就基本熄火了,毕竟,梗也玩了,大家也基本看明白咋回事了。
万万没想到,理想汽车的两位高管,在第三方机构回应的报道后,竟然又加了一把“火”,说要复测,再撞一次!!!
认证信息为“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老汤哥Tango 转发微博称:“相信权威机构的专业,要不来复测一把? @张骁 ”
随后,认证信息为“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的张骁回应:“可以啊,直播都行。”
大叔看到,上述二人的评论区,“炸”了:
网友1:我开乘龙你开理想i8,谁不敢谁是孙子
网友2:本来对理想车印象还行,但是怎么理想厂商拿消费者不识数。你可以宣传你的车质量好,用料好,但是这种宣传方式不能拿人开玩笑。
网友3:这就特别好,大家都对产品充满信心,找公证处确认双方车况和实验条件,双方一齐直播,公公道道,实事求是,这场直播流量不得了啊
网友4:作为老乡加MEGA焕新版车主,奉劝赶紧这章翻篇吧。有点过分炫技,别忽视用户需求根本@李想
网友5:理想找个专业的pr管管这些人吧。。
……
也有网友给理想公关出招:
“我觉得你们作为理想厂商的人,这么煽风点火不合适啊,理想应该发布公告说为了保证测试的公正性,当时是委托第三方做的测试,测试车由第三方选择,并不是理想刻意针对乘龙汽车,由此带来的影响,非理想本意,理想向无辜躺枪的乘龙表达歉意。下次在第三方选择的时候更加严谨。这样我觉得才能挽回声誉吧。”
可惜呢,李想本人和理想汽车法务部,都没有正面回应此事。
反而是@老汤哥Tango 自信满满,在昨晚凌晨继续发帖:
“自己管过3年的理想汽车碰撞安全……每一轮的碰撞就是几千万……到目前为止、理想汽车是唯一一家从成立以来,所有上市交付车型都获得中保研最顶级碰撞安全评级的厂家,没有之一……i8,当然也是最顶级的安全碰撞设计……”
两位产品负责人,代表理想汽车“宣战”,乘龙卡车到底要不要应战呢?
目前还没明确回应,但双方的流量,都拉满了!
你可能会说:这怎么像是双方联手打造的一次事件营销呢?
大叔的看法是,从理想汽车的角度,存在提前策划的可能性。
理由有3:
1、推演。所有传播动作都是需要推演的,尤其是发布会这么重要的传播case。你主动点燃的战火,专门找了一个卡车对撞,还把视频发出来了,你大概率也能预测到,对方会反扑。
2、产品。即便第二次对撞测试,不如第一次的成绩好,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可以借机推广自己的“安全”卖点。
但这里有个大前提是:理想有绝对的自信,不然,一旦正面对撞,第一排如果出现比如被撞碎的情况,那就是“事故”。
3、流量。流量时代,你懂的,但这是刀口舔血,风险系数太高了。
从危机公关的视角,大叔倒是认同上述网友的建议,既然锅甩给了第三方机构,你再道个歉,就完事了。
从乘龙卡车的角度呢,表面上,它是“受害者”,自己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但实际上,公众已经通过其严肃声明和视频中一些“细节”被放大,其实也没觉得,这个卡车就是不安全。
因此,乘龙卡车再去撞一次的传播价值,其实不大。反而风险更高,万一对方真“没事”,你怎么解释自己为什么不够硬呢?
难道请物理老师做个科普嘛……
从上述几个纬度来看,貌似理想汽车志在必得???这就是公关不拦着产品负责人的原因吗?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大叔上篇提到的观点,“公关话语权低在企业是常态”,所以,公关想拦,但拦不住!
最后,大叔有3点呼吁:
1、请理想公关拦着上述两位产品负责人吧,及时收手,才是最安全的。
2、请开车的朋友,永远躲着大卡车,命是自己的。
3、请车圈发布会的营销,尊重常识,你的用户不该是猴。
最后的最后,你怎么看此事?欢迎留言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