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资深汽车行业自媒体作者,平时在行业里混得久了,能感受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新能源车的细节,特别是配套设备,越来越成为真刀真枪的实际考验。
我亲眼见过有车主,心里掐指一算,充个电花了半天时间,还得跑去换接口,像极了小时候玩拼装车,东西一堆,拆装不停,挺好玩的,但真要用起来,就麻烦。
昨天一个朋友在我旁边正聊着,他刚买了辆比亚迪汉,他说:这充电线怎么老是不稳啊?插上去就跳闸。我一看,才发现他用的还是自己DIY的那根普通充电线——说白了,就是之前买的那种普通家用充电线,没有快充转换头,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快充桩需要专用的转换器。
这让我突然想到,很多车主其实根本没搞清楚这新能源车的充电逻辑。比亚迪这个,从最早的秦开始,到现在的汉、唐,似乎都没有统一配备快充转换器。我之前不留意,以为标配技术都一样,但翻了一下资料,发现原厂的快充接口,很多时候都需要额外配备转接头或者转换器。
有趣的是,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一段时间(大概去年左右)在官方问答里看到,很多厂家其实默认用户用的都是慢充。有意思啊,你买个快充车,结果还得自己花钱买转换器,这中间原因,除了成本外,我推测可能跟技术标准有关:快充接口标准,尤其是在早几年的车型,根本没有统一。
再拉回来,中端市场的用户,大多只在家用充电桩上充电,也就是说,在家里:插一根普通的220V插头,慢慢晒太阳,打打发时间。但你要是出门在外,急着赶路,快充才是关键。这时候,转换器的作用就凸显了。没有它,普通快充桩对我们的兼容就是个问题。
讲个例子:我认识一位朋友,开了个21款比亚迪,原厂配了个转接头,可以用快充。他告诉我,他那时候还在犹豫,结果买了车以后才发现,哎,我其实用不上这个快充,因为续航只有50来公里电,充到7度电就够了,啥快充干嘛?不过说归说,心里还是觉得,买个快充功能,有点保险。
这也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厂商在设计这方面的配置上,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我觉得,除了价格、成本外,还和用户档次有关。有些车主用的主要是城市内通勤,续航够用,快充功能几乎用不上。而一些精明车主会问:哎,那东西要用的话,要多少钱啊?你们这个转换头是啥价?价格不算太高,但买卖惯不同。
这让我疑问:是不是很多用户其实还没意识到快充转换器的作用?还是说,厂商懒得多给这东西,嫌麻烦?我估计——还要看车型和市场定位。比如:比如说我那辆17款混动,原厂配图的接口其实都是慢充,因为它用的电池容量不大,快充反倒用不上。
我还记得,一个销售同事曾跟我抱怨:开新能源车,就像是‘开变形金刚’一样,充电各个细节都得琢磨。他不愿多买转接头,是因为麻烦,他更喜欢带个充电宝(你别笑,我的意思是带个便携式的快充设备),万一在外面赶不上车,省得跑来跑去。
到了这儿,还不免要问:未来的车企,真能把这个快充兼容做得更好、更透明吗?我觉得,可能有点难。因为,技术标准太多变。甚至我猜测(没仔细真想过):是不是每个厂家都在暗示用户——你们用的都是我们标准,买我们车,就得用我们特制的‘转换器’?
实际上,很多人用的还停留在原装配件认识上。但现实中,众多车主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原厂没有配的配件,是可以自己花钱买的,而且价格其实也不高——比如几十元就能搞定一个转接头。问题是,很多人都觉得麻烦,避免不了花费和选择困扰。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要不是想当然——我估摸着:目前大部分的新能源车,快充的转换器其实还算可选。但未来如果能实现无缝切换,那就真是方便快捷多了。说句实话,这样的科技含量,也能解决不少插接口死活不一致的问题。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最实际的经验就是——我以前在充电站遇到不少老司机,几乎都在问:这快充用的转接头在哪里弄? — — 有的还专门打算去买个备用的,以防万一。 Honestly,光是这个细节就说明:行业里还没有形成标准化流程,车企也没有普及快充转换器这个概念。
我那天看了个统计——我估计,目前市面上,25%的新能源车可能都还没有和快充接口完全兼容,而且,不同厂家的接口和标准多如牛毛,很容易出现插错、充不满的尴尬。这让普通用户,特别是像我这种没耐心研究技术细节的人,感到实在太麻烦。
结局就那样——多一层转换器看起来麻烦,但其实就是个小工具,能让快充变得纯粹一点。你说,未来会不会变成只要买车,顺便送个转换头?也许吧。
不然,你觉得,想要快充无忧这个事,什么时候才能变得更普及?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