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福特烈马1966这款车,估计绝大多数朋友第一反应都是:“现在还出这种有点老派的车?这不是走复古路线吗?”其实不光你有这个疑问,我也差不多,毕竟这个年代,新能源是个潮流,光环保标语就能把你绕晕,谁还惦记那些爷爷辈的机械呢?但话说回来,真到成都车展看了实车,你难免会琢磨:为什么这个造型“老掉牙”但看着却让人有点心痒痒?
先不说别的,我一直觉得,很多话题最值得聊的不是那些「新潮科技」、「智能驾驶」,而是这种“稀缺的复古气质”。你感觉没感觉到,这两年身边的车都变得差不多了?马路上灰的、黑的、白的大屁股SUV一水儿,连车标都记不住。这种环境下,突然蹦出个烈马1966,像极了八九十年代你爸带你下乡钓鱼时在路边遇到的那台“老美式”。你是说它真有啥超高科技?其实不然,但那股独特地儿的气质,真的你拿钱都买不来。
其实你说,“稀缺感”这个东西,咱们生活中本来就很关键。什么叫有品位、有腔调?不就是得跟别人不一样嘛。年轻人每天在互联网里刷来刷去,谁还没被个性、独特、与众不同洗过脑?可说到底,一到现实,个性都撞在灰色地板砖上,一夜回到解放前。而烈马1966,在这个人人整天叫嚣「电动化」的浪潮里,偏偏用点燃油机的味道、方方正正的外观、甚至连配色都没学年轻人腰缠万贯玩五颜六色,反倒“low saturation”地搞个知更鸟蓝,再加点白顶、白腰线,你说这不是有点硬气,是啥?
有人纠结那根腰线是贴的,不是喷的。我得问一句:你开个这样的车,会上高速停下来掏出放大镜去看那条腰线是假是真?就好像咱穿AJ买AJ真假的事,有的是为了脚感,大部分是为了出门耍范儿,真正追求内在细节的其实只在少数。你要觉得腰线贴纸low,那可能你还没琢磨出这台车让你“与众不同”的味道到底值多少钱。
再说个细节——前脸那个红色的Bronco徽标,很多人只觉得是个装饰品,其实这是福特用来声明身份:“哥,不只是造你们嘴里的越野车,我是有历史、有根源的复古经典!”这就像是你穿件某名牌复刻款,所有懂行的人都知道你这是致敬——懂的人会明白,不懂的人随它去。而18英寸白轮毂配32英寸大轮胎,加上那种经典老美车轮拱形状,多一分嫌浮夸,少一分觉得不够硬。比例就和东北老铁抻面一样,抻短了不爽口,抻长了断,烈马这批设计师琢磨透了。
别以为这玩意只是好看,洋玩意向来讲究个「上车体验」。你能想到现在的车尾门还能玩出新花样吗?上下分区,一边侧开,一边掀开,配合尺寸备胎,开的时候你还得按顺序来。有人说麻烦,可这玩意儿就像你台式机主机上那颗电源键,得先稳了主干道,才能顺带点个烟。这不是为了效率,高效率不是烈马的追求,稀缺的体验才是!
有人在车展现场发现一点小彩蛋,说D柱藏着个开瓶器。你说你在一台将近四十万能买到的车里能摸到开瓶器,除了有趣还能说啥?美式粗糙但不无趣,正气宽大但有小心思,你还真别看不起这些很“粗野”又很“生活”的设计。露营的时候,谁能想到你车里潜伏了一个随身小酒神?这东西在别的车上,你想都不敢想。
再聊聊可拆卸车门和中央车窗按键,真不是无脑创新。为啥要集中按键?因为烈马车门能拆,按键装在门上,门拆走连带就散,一点意义没有。很多细节,只有真用过、拆过你才明白其中小心机,这和现在流行的“过度智能化”区别不小。
内饰也升级了,绗缝皮坐垫更柔软,BRONCO字样点缀副驾驶前面。早年烈马一直被吐槽“内饰过于简陋”,可以理解,毕竟美式粗放讲究工具属性,但毕竟这年头野趣和舒适不矛盾。更妙的是,后排一键收纳,立马铺平出块单人床。你要真开着他去露营,这车跟个睡觉神器差不多,虽说没电源输出,只能外接手提电源,但你要知道,这台车压根就不是为“坐办公室”人准备的,它是帮你脱离城市牢笼的。
你也别觉得烈马1966全靠“稀缺感”炒作。它卖38.66万,你应该问的是:这钱值在什么地方?同样的价格,能买Mustang快车,翻山越岭风驰电掣;也能买这个方腚子慢慢晃你进山看云海。你问我选哪个?必须是烈马1966。为啥?Mustang你在都市里猛一脚油门,地铁站里10分钟就到家;烈马1966你开进山里、露营烤点肉、吹两口风、掏出D柱的小开瓶器,一天才叫“活明白了”。这玩意给你是品质、仪式感、独特的回忆,而不是让你和996打卡一样追赶效率的。
再换个角度,任何商品只要“稀缺”,就能成为身份、趣味的象征。今天中国马路上最稀缺的不是价值百万的超跑,也不是新能源旗舰,反倒是倔强、孤独、格调复古的“另类”。要啥智能大屏?要啥L4自动驾驶?就是要这份在新能源浪潮轰轰烈烈里、依然坚持燃油味道,传递机械质感,踩油门有点粗鲁噪音,左拐右拐都像上世纪西部牛仔的桀骜不驯。
当然,有人要说了,38万多买个小众老车,像不像不值?这不就是“装逼”吗?你可以这么想,但你真去试试坐进烈马1966,开上一圈,路边停下一排车,别人驻足看你的眼神,跟看纯电BBA的表情绝对不一样。“装逼”不同于“撑门面”,它有时候是生活的调剂,是你给平凡日子找的一个独特仪式。就问一句:你买完新能源,能有一群小伙伴围着你说它“真像一台好莱坞电影里的野兽”吗?
有些人一辈子在同一个“舒适区”兜兜转转,觉得烈马这种老灵魂没多少市场。但你仔细想,这玩意看上去“复古”,其实内里是审美的自信和工业设计的勇气。稀缺是真稀缺,格调是真格调。时代发展得再快,这种有点反时代主流的产品,反倒成了一种抗议——就像有人一辈子反主流,最后活成了主流一样。
所以你要问我买不买烈马1966?我觉得这东西,不只是买,它是得“用”,得“炫”,得在城市森林里变成一个流动信号。这车不为路而生,是为不服管的人造的。它给你的不是效率,也不是安心,是一种时不我待的笃定,“只要我开出来,这路上我的主场。”
总之,烈马1966值不值这钱不重要,它代表了一种你敢不敢“与众不同”,敢不敢不被新能源和智能化绑架的勇气。真有那股劲儿的人,别人怎么念叨都无所谓,开着烈马1966去露营,带瓶啤酒,吹吹风,闹闹腾腾才算过一回自己的日子。如果你也有这股劲,也许烈马1966,就是为你预备的。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