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男子花20万买二手凯迪拉克,贷款10万分34期还清,每月3500元未少还一分,却被银行追要两期欠款,销售和经办人相继失联拒绝承担责任

我这两天一直在琢磨一个事儿,听说郑州那边有位李先生,花了20万买了辆二手凯迪拉克——你别说,20万买个凯迪拉克,感觉挺划算的对吧?但贷款还款这茬儿,真是坑里坑外全是坑。他首付10万,然后剩下10万贷款,分34期还,每月3500多,整得井井有条。可谁知道9月份刚还完34期,银行突然说,嘿,你还差两期没还,剩7000多没给清。这事儿听上去怪怪的,30多期就结清了,结果是36期?这到底咋回事?

我刚翻了下笔记,记得李先生当时办贷款的那人还特意跟他说,兄弟放心,按36期算,咱们实际只还34期,剩下两期我给你搞定,保准完美无忧。结果这人一笔勾销,电话不接人不见,连微信都拉黑了。销售和经办人开始推卸责任,经办人说自己早离职了,担保公司一脸茫然,店里则说我们办的都是正规贷款,出现这种事不可能。但是销量和档口员工全找不到,那些承诺也就像风一样没影了。

郑州男子花20万买二手凯迪拉克,贷款10万分34期还清,每月3500元未少还一分,却被银行追要两期欠款,销售和经办人相继失联拒绝承担责任-有驾

说实话,这让我联想到供应链里那些隐藏的环节,你把车卖给客户,本来贷款这事儿应该像流水线一样清晰,每个环节都有数字和逻辑撑着,但这中间却像多出了几层灰蒙蒙的纱,谁都不敢旁观。李先生被踢来踢去,像个皮球一样,这不就是供应链里那些黑箱操作吗?你拿钱出来,结果没人能清楚告诉你钱进了谁口袋。

我当时真是有点恼火,心想这套路咋这么老,第一次听吗?去年底有个上海车主,本想贷3.5万,结果贷了4.4万,那多出来的费用全说成服务费、GPS费,根本没提前说,完全是暗箱操作。还有北京那位车主,本打算银行贷款,结果被忽悠签了融资租赁合同,五十多万打了水漂。你感受到了吗?同样的戏码不停重播,坑人的把戏都一样,套路就是:承诺先画得美美的,让你心动签字,钱交了就推卸门外。

郑州男子花20万买二手凯迪拉克,贷款10万分34期还清,每月3500元未少还一分,却被银行追要两期欠款,销售和经办人相继失联拒绝承担责任-有驾

但我说得有点绝对了,毕竟各种车市环境不同,二手车店和销售的业务模式也有差异,也有人是真心实意帮客户办事,只不过这一堆杂牌办贷款的人,身份不明,既不是店里正式员工,也非银行专员,反而像是灰色地带的边缘中介,出了问题直接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才是最大的问题,谁来监管他们?

李先生晚上给我发消息时,那语气都听着可怜:以后贷款千万别信口头承诺,最好让这些写合同里。那些经办人,见人就借名字,没人留下责任,打电话全不接。这话里面带着自嘲,也带点懊恼。你说这事儿真是麻烦,谁能保证自己以后不碰见这样的坑?

我随手算了下,李先生每月3500多,34期下来,算算总还款,大约12万出头。贷款原本10万本金,剩下2万多利息,合理范围内。但多出来两期7000多,基本相当于两个月的还款金,这得是谁暗自截走了?这不是小钱,折合下来,每期利息已经不低,再被人抽成这摊薄利润的隐形费用,谁忍得了?

郑州男子花20万买二手凯迪拉克,贷款10万分34期还清,每月3500元未少还一分,却被银行追要两期欠款,销售和经办人相继失联拒绝承担责任-有驾

对比下同价位同级别二手车,比如捷豹XF或者雷克萨斯ES,渠道透明多了,店里办贷款的流程正规,有固定合作银行和担保公司,哪有这么多游走人物不对号入座的情况。这种实操差别,让人不得不怀疑,某些二手车市场环境或监管真的是形同虚设。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我在一线研发时的经验,车企流程严谨到每个零件编号都一清二楚,谁装的,哪天出厂,都记录在案。贷款流程咋就能松散成这样?贷款其实和供应链极像,核心在信任和规则制定,只不过企业有条理,车商背后却是无序的江湖套路。

说点跑题的,昨天我碰见个修理工傅师傅,他半开玩笑说:这个贷款事儿吧,就跟修车一样,收费项目没明白告诉你,结果大修完账单吓你一跳。傅师傅说,他修过的车,有的客户贷款前没问清楚,结果越赔越多,这和李先生这事真有相似的影子。

郑州男子花20万买二手凯迪拉克,贷款10万分34期还清,每月3500元未少还一分,却被银行追要两期欠款,销售和经办人相继失联拒绝承担责任-有驾

唉,我说这还不是行内秘密吗?网络上段子说,碰到这种二手车店,防火防盗防销售,外加防那些说帮你办贷款的‘好心人’。(这段先按下不表)

你有没有遇到过贷款里还有隐藏期数的事情?我一直在想,若买车的时候能有个透明账本,把每一分钱、每一笔责任都按条理公布,岂不是大家都省心?但显然,现实里,这层灰太厚,人们遇事只能花时间跑都跑断。

郑州男子花20万买二手凯迪拉克,贷款10万分34期还清,每月3500元未少还一分,却被银行追要两期欠款,销售和经办人相继失联拒绝承担责任-有驾

最后再问你,买二手车时,如果碰见了只要还34期的口头保证,你会不会当真?毕竟,面对那些不走寻常路的贷款流程,我们到底还得靠什么才能自保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