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便宜,20万出头的岚图FREE+,为啥还被吐槽太贵?

【引言】

明明很便宜,20万出头的岚图FREE+,为啥还被吐槽太贵?-有驾

你有没有发现,在科技与生活的交汇处,总有这样一个领域激动人心:汽车工业。仅仅几年前,电动车还是个“科技尝鲜”的代名词,价格贵、性能普通,背后还有一大堆数不过来的妥协。然而今天,赛道竞争愈发白热化,尤其是中国—全球智能汽车技术最激烈的战场。就在近期,岚图FREE+以21.99万的起售价格高调亮相,成为舆论的焦点。然而,争议也随之而来。一部分人认为这个价格“诚意不足”,甚至质疑它的价值。那么,岚图FREE+到底凭什么让人爱得深沉,又让人骂得刻薄?大家是不是冤枉了它?还是它自己没有迈出正确的步伐?

【第一高潮】

明明很便宜,20万出头的岚图FREE+,为啥还被吐槽太贵?-有驾

岚图FREE+的定价争议可不是小问题,它戳到了消费者情感中两个敏感点:性价比和公平感。一方面,21.99万的起售价不算太贵,但在市场争锋激烈的今天,谁不想花更少的钱换更多的科技?另一方面,置换补贴政策也惹了不少争议:岚图首任车主可以享受3万元的补贴,而非首任车主就只能拿到5000元。这种“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心理让人不舒服,而舆论正是抓住这个点,把FREE+给推上风口浪尖。那么问题来了,这台主打智能化、用户友好的新能源SUV,真的值这个价吗?如果说定价是它的一次冒险,它的产品力又是什么样的答卷?

【发展过程】

明明很便宜,20万出头的岚图FREE+,为啥还被吐槽太贵?-有驾

我们先说说这辆车的身份。岚图FREE+虽然看着像是岚图FREE的年度升级版,但其实是“年度改款”里的“隐藏大换代”。这个“+”可不是简单地加了点配置,而是用上了华为AD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鸿蒙座舱,彻底把自己的智能化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说白了,华为的加入是岚图FREE+最大的“卖点”。有人可能会问:“华为ADS和鸿蒙座舱到底有啥用?”通俗来说,这两项技术就像给车配了智慧大脑和超级手机。ADS能让车辆在高速路上实现半自动驾驶,甚至规避行驶中的安全隐患;鸿蒙座舱则让车里成了娱乐和办公空间,可以随时刷手机、开视频会议甚至玩游戏,宛如一台移动的生活空间。

但归根结底,智能化只是产品的一部分。FREE+还有很多让人值得点赞的传统功力,比如300公里的纯电续航、扎实的底盘用料和宽敞的内饰空间。这些硬件加在一起,岚图FREE+理应是一辆“没有硬伤”的新能源SUV。但话又说回来,配置高固然重要,可消费者的心理更微妙:有人认为岚图FREE+的定价偏高,甚至指出它还不够新潮,市场上的同级竞品如AITO M5或小鹏P7都十分强劲。究竟是消费者“挑剔”了,还是岚图没做到“绝对打动人心”?

明明很便宜,20万出头的岚图FREE+,为啥还被吐槽太贵?-有驾

【第一低潮】

争议之下,岚图FREE+仿佛陷入了一种“假性平静”。表面看,对于定价和配置的吐槽已经趋于弱化,但实际上暗潮涌动。网络上许多人指出,岚图FREE+最大的困境并不是它的性能,而是能否在激烈竞争中抓住消费者记忆点。举个例子,同样价位的比亚迪唐和小鹏G6,几乎都拥有更完善的口碑和生态实力。不少评论认为岚图在定位上有些“模糊”,既想抓住智能化,又没能让年轻消费者买单。

明明很便宜,20万出头的岚图FREE+,为啥还被吐槽太贵?-有驾

此外,华为的技术光环并不是万能的。虽说岚图FREE+和华为深度合作,但它并没有采用他们的电驱系统,这让一部分人对它的动力表现存疑。有人问:“智能只是华为的一部分,那另一部分品质谁来保证?”这个问题其实不无道理。即便岚图FREE+在智能化和舒适性上下足了功夫,但华为的供应链到底能为岚图带来多大的实际价值,显然还有待市场验证。

【第二高潮】

就在争议不断发酵的同时,岚图FREE+迎来了一次惊天反转。华为与岚图合作的细节被媒体爆料出来:采用ADS和鸿蒙座舱的成本并不低,这个“华为套装”要价不菲,岚图FREE+的价格战实际是在硬件成本的夹缝中寻找突破点。有人惊讶地发现,21.99万元的起售价其实已经是华为合作车型里最紧的预算之一。相比之下,搭载类似智能化系统的阿维塔11起售价高达30万元,而岚图FREE+硬是把价格做到了20万元区间。再进一步比较,它的配置和空间表现甚至比直接竞争对手更加优越。

除了价格的反转,岚图FREE+还揭开了一个被忽略的伏笔:它的目标人群并非追求极致性能的发烧友,而是更看重家庭用车体验的普通消费者。对于那些希望SUV既智能又舒适,同时在预算范围内满足多场景需求的人群来说,岚图FREE+几乎无可挑剔。于是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或许岚图FREE+真的值这个价,噪声的产生只是因为网络舆论放大了局部群体的“挑剔”。

【第二低潮】

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价格竞争可能看似缓和了,但岚图的市场困境却依然严重。一方面,新能源市场上的赛道分化越来越明显,不再是“比性能”那么直白。现在消费者对品牌力、售后服务和长期升级更看重,而岚图作为一个还在成长期的品牌,能否抵挡住老牌竞争者的压制?另一方面,市场的变化带来了意外的阻力,比如全球芯片和电池原材料的涨价严重影响了新能源车型的成本。这些外部因素让岚图FREE+的优势无法完全释放,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定价策略需要进一步调整。

更大的难题在品牌定位上。一些消费者对岚图FREE+的“诚意”提出质疑:岚图能否在华为之外打造自己的独特品牌力?如果光靠华为加持,岚图是否会陷入“依赖技术外援”的困局,而无法开辟自己的核心价值?这些问题不得不面对,而市场除了消费者的理性选择,还有品牌的长期战略。

【写在最后】

不可否认,岚图FREE+的整体表现是扎实的。21.99万这个价格在市场上其实是点到即止,既不是特别便宜,也不算太贵。但说起“诚意”,我们却无论如何都很难完全放心。或许FREE+的华为ADS和鸿蒙座舱代表了技术上的高度,但在价格平衡上它还能否更进一步?它的定位能不能戳到消费者最大的心理需求?这些问题都值得岚图好好思考。

【小编想问】

20万出头的岚图FREE+究竟能不能算“性价比之王”?有人认为华为加持是它的优势,但又有人质疑它只是“华为的配套测试车”。如果你是消费者,长久选择时会更看重智能化配置,还是品牌本身的信任感?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留言区聊聊你的想法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