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汽车产业正深陷“价格战”的“内卷”泥潭,产值利润率仅为5%,七大车企利润总和不及丰田一家之时,2025年7月29日,一个重磅消息在重庆炸响——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与一汽、东风并列,形成汽车央企“三足鼎立”的新格局。这不仅是国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重大手笔,更承载着中国汽车从“大而不强”走向全球竞争力的宏大愿景。然而,面对眼前的困境与远方的目标,这一步究竟是破局的强心剂,还是新一轮挑战的开始?本文将深入剖析“新长安”所折射的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探寻其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人才培养三大核心领域的“密码”,以期为中国汽车的全球突围提供新的战略洞见。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的挂牌,标志着首家一级央企总部落地重庆,这是国家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重要一步,旨在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当前,中国汽车产销量虽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产业效益的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利润率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无序“价格战”更是加剧了行业内耗,导致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承压。同时,中国汽车“出海”也面临严峻的国际贸易壁垒和地缘政治风险。因此,“新长安”的成立,不仅是简单的机构重组,更是国家层面为破解这些深层困境、加速汽车强国建设所布下的关键棋子。
“新长安”的突围密码首先在于其对技术创新的坚定执着。面对智能化、电动化的浪潮,长安汽车通过“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前瞻布局,构建了启源、深蓝、阿维塔三大智电品牌,实现了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的精准卡位。例如,阿维塔品牌整合华为、宁德时代顶尖技术,强化智能驾驶和电动化能力,其新车型阿维塔06预售48小时订单破万,展现了高端智能化的市场认可。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SDA平台,全面融入AI大模型,实现206项场景体验功能批量生产,并探索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计划未来五年投入超200亿元加速AI大模型研发应用,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其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向智能科技公司转型的决心。
其次,全球市场拓展是“新长安”破解产业升级的另一重密码。在“无海外不长安,无基地不长安”的战略指引下,长安汽车加速推进“海纳百川”计划,上半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近五成,达到29.94万辆。其在泰国设立的首个海外新能源基地已正式投产,年产能10万辆,并配套建设全球右舵备件中心。在欧洲市场,深蓝S07以比Model Y低15%的定价登陆挪威,并针对欧洲用户偏好进行超过150项本土化适配,展现了其从简单产品出口向技术适配和本地化运营转变的高质量出海模式。这种体系化的全球布局,有助于长安汽车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培育新的增长点,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和市场隔阂。
再者,人才培养是支撑“新长安”持续进化的深层基石。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全球化转型的过程中,高精尖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长安汽车深知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正积极构建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例如,长安汽车金融启动“2025年度优秀年轻干部及人才培训项目”,着力砺精兵、强本领、聚合力,激活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动能。通过内部培训、校企合作、全球招聘等多元化策略,长安汽车吸引和培养具备跨领域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智能驾驶、AI算法、新能源电池、国际市场运营等前沿领域。这种对人才的战略性投资,确保了其在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上具备持续的内生动力,为破解产业升级的深层挑战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本保障。
“新长安”的挂牌,不仅是央企重组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激流中寻求突围的缩影。它揭示,真正的“长安密码”在于跳出“内卷”的零和博弈,转向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人才培养的多方协同、持续进化。中国汽车的未来,在于能否在全球舞台上,以核心技术和生态体系重塑产业逻辑,实现从“大而不强”到“强而优”的跨越。中国汽车的突围之路,在于永不停止的思考与创新,在于敢于直面挑战、持续进化的勇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