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弗里·莱克(Jeffrey Liker)教授所著的《丰田模式》(The Toyota Way)全新第二版,延续了其作为精益管理领域“圣经”的经典地位。有趣的是,此时丰田已从“追赶者”变为“被追赶者”。莱克作为密歇根大学工业与运营管理系教授、丰田生产方式(TPS)研究的全球权威,耗时数十年深入丰田一线调研,首版《丰田模式》于2004年出版即风靡全球,系统提炼了丰田持续成功的14条核心管理原则(如“现地现物”“尊重员工”“持续改善”等),将丰田的运营逻辑升维为可复制的科学管理体系。第二版更结合丰田近二十年的新挑战(如电动化转型、数字化工具应用、全球化供应链重构),更新了大量真实案例,进一步验证了“科学思维”作为底层逻辑的普适性——无论是应对传统制造痛点,还是适应新技术浪潮,丰田模式的底层逻辑始终围绕“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展开。
而作为《丰田模式》的“实践姊妹篇”,《丰田套路》(Toyota Kata)由莱克与精益领域另一位顶尖专家迈克·鲁斯(Mike Rother)合著,2009年首次出版即引发轰动。不同于《丰田模式》对管理哲学的宏观总结,《丰田套路》聚焦“如何落地”:它提出“改善套路”(Improvement Kata)与“教练套路”(Coaching Kata)两大工具,将抽象的科学思维转化为员工每日可执行的“问题解决流程”(如“明确目标状态→分析现状障碍→实验验证对策”),帮助企业从“依赖个别能人”转向“培养全员改善能力”。
✅承认自身认知的局限;
✅认为答案需通过验证而非单纯理论推导获得;
✅重视从预测与实际结果的差异中学习。
我们的大脑每秒接收1100万比特的信息,而意识思维每秒仅能处理40-50比特的信息。
因此,我们会基于偏见(如确认偏误)走认知捷径。
最后这张图片揭示了精益思维的“双螺旋”特征——效率与适应是一体两面,而非非此即彼的选择。真正的精益不是追求单一模式的完美,而是在“确定性执行”与“不确定性探索”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最终实现“以最小资源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正如精益核心原则所言:“消除浪费”需要计划,“定义价值”需要洞察,两者共同构成了持续改善的动力源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