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二手车交易市场里反复听到一句话——“德系和美系都开够了,最后还是想换台日系车”。乍听像情绪宣泄,可把今年上半年乘联会终端上险数翻出来,发现日系品牌份额已经回升到 21.7%,而德系跌到 18.9%,美系仅剩 8.6%,数据把现象定了性,高级玩家正在用脚投票。
德系车一直不走“便宜实惠”路线,而是主打底盘质感与高速稳定性。以帕萨特380TSI为例,厂商指导价 23.83万元,5年保值率 55%,可是首保之后单次小保养就要 980元,超过同级凯美瑞2.5L的 620元。更致命的是,帕萨特的PP100(每一百辆车故障点数)在2023年J.D.Power报告里写着 219,比行业平均高出整整 18 个点。看到这张表就知道,稳定性不再是德系的绝对招牌。
美系车的气势向来豪横。迈锐宝XL 2.0T提供 237马力、百公里加速 7.1秒,厂家优惠完裸车只要 14.99万元,价格已经可以和思域一较高下了。但是高速风噪大、城市工况油耗 9.2L/100km、首年折价率 28%,这些问题让精明的老司机逐渐望而却步。
中美德三国车系的困境集中到同一个问题——用车成本被算得太清楚。于是解决方案很自然:去选一辆公认省心的日系车。
把镜头对准第九代凯美瑞2.5L。它的长宽高是 4915×1840×1450mm,轴距 2825mm,在B级车里尺寸并不突出,可是后排膝部留出两拳空间,加之后悬挂行程长,坐感软糯,城市通勤不累。2.5L Dynamic Force引擎最大功率 154kW,WLTC综合油耗 6.2L/100km,一年两万公里下来,油钱比帕萨特能少花将近 2800元。值得一提的是,凯美瑞保养周期一万公里一次,而且首四次保养工时全免,厂家已经拼尽全力了,也可以说彻底豁出去了!
再把底盘拆开看。帕萨特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偏硬,追求指向;凯美瑞用前麦弗逊后双叉臂,却把减振器阻尼做得柔中带韧。高速变道,帕萨特横向侧倾 3.1°,凯美瑞 3.4°,差距微乎其微,可是城市井盖路面上,凯美瑞每一次回弹都更顺滑,所以老司机坐久了自然体感分高。
维护账本同样清晰。根据中国保信维修定损均价,德系B级车平均每次钣金喷漆 2200元,美系 2400元,日系 1700元。再加上日本厂商配件共用率高,副厂件价格低,四年十万公里综合养护支出,凯美瑞大约 2.3万元,帕萨特 3.4万元,迈锐宝XL 3.6万元。数字摆在这儿,算得过来的人很难不心动。
值得注意的是,日系车也并非完美。凯美瑞整备质量 1540kg,车身钢板厚度仅 0.7mm,低于帕萨特的 0.75mm,再加上隔音棉用料保守,时速120km/h风噪 67dB,比德系略高。不过对多数城际通勤用户而言,这种差距远不到“刺耳”级别,所以优先级被排在了养车成本之后。
现象有了,账也算清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推动老司机最后倒向日系?我倾向于认为是“可预期”。开德系,可能爽在路感;开美系,可能爽在声浪;可它们把爽点建立在高强度使用前提下。一旦回到拥堵的一环路,变速箱高温保护、油耗冲上两位数、维修件漫长的等待期就会像套索一样拉低体验。而日系车虽然一直不走激情路线,而是主打省心、省油、保值,把可预期这三个字写进了每一次用车细节里。
写到这里也要留下悬念:当国产新能源凭借 3.5秒破百、15分钟补能 的硬指标把用车成本拉到新低,老司机们还会不会继续守着日系?对于“为什么老司机开了德系车美系车最后都换了日系车”,您有什么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