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汽车市场,用“风云变幻”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每周都有新车发布,各种新技术、新概念层出不穷,让咱们普通消费者看得是眼花缭乱。
就在上个星期,车市里又热闹了一把,好几款重磅新车扎堆上市,特别是传统豪华品牌和我们中国自主品牌的动作,尤其值得我们好好聊一聊。
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德国的豪华品牌奥迪,竟然公开宣布和中国的科技巨头华为进行深度合作,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这究竟是传统车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开始主动求变,还是市场竞争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先来看看这次变化的主角,一汽奥迪。
他们上周可以说是火力全开,在燃油车和纯电动车两个领域都推出了重要产品。
首先是燃油车这边,一汽奥迪A5L正式上市了。
很多人一听这个名字可能会有点陌生,以为是A5的加长版。
其实不然,大家可以把它理解成我们非常熟悉的奥迪A4L的全新换代车型,只是换了一个新的命名方式,市场定位并没有改变,依然是豪华中型轿车市场的主力。
这次换代可以说是一次彻头彻尾的革新,新车基于奥迪最新的PPC平台打造,这个新平台带来的好处是整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更加先进,就像给汽车换上了一个更聪明、反应更快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车身尺寸和轴距相比上一代A4L都有所增加,这意味着车内的乘坐空间会更加宽敞舒适。
动力系统也升级到了最新的第五代EA888发动机,在保证动力的同时,油耗表现也应该会有所进步。
当然,这些常规的升级虽然重要,但还不是A5L这次换代最大的看点。
真正让业界和消费者感到震动的是,新款A5L将搭载由华为提供的“乾崑”智能驾驶系统。
这件事的意义非同小可。
一直以来,以奥迪为代表的德国豪华品牌,在机械素质、底盘调校、动力总成这些传统领域是公认的强者,这也是他们豪华品牌身份的基石。
但是在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辅助这个新兴领域,他们的步伐显然慢了半拍。
在今天,当很多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国产车都已经能够实现高速公路上的自动跟车、自动变道,甚至开始挑战城市复杂路况的智能驾驶时,作为豪华品牌的奥迪如果还停留在此前的水平,显然是说不过去的。
消费者的需求变了,市场的风向也变了。
奥迪显然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出了一个非常务实和果断的决定:既然自己在智能驾驶这个领域暂时落后,那就与这个领域最顶尖的玩家合作。
于是,我们看到了奥迪与华为的这次联手。
这一下,直接把奥迪A5L在智能驾驶方面的能力,从传统合资品牌里的普通水平,一跃提升到了行业顶尖的高度。
可以预见,当搭载了华为智驾系统的A5L交付之后,它在与奔驰C级、宝马3系等老对手的竞争中,将拥有一个对方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巨大优势。
这不仅是补上了短板,更是把短板变成了自己的“杀手锏”。
不过,对于那些对这套系统充满期待的消费者来说,还需要一些耐心,因为搭载这套系统的“领航版”车型预计要到10月份才能交付,而动力系统更先进的“全域智混版”更是要等到12月。
看完了燃油车,我们再把目光转向纯电动领域。
一汽奥迪同步上市了全新的Q6L e-tron家族。
这个家族包含两款车,一款是传统SUV造型的Q6L e-tron,另一款是造型更动感的轿跑SUV Q6L Sportback e-tron。
它们都出自奥迪最新的PPE高端纯电平台,拥有800V高压架构,这意味着充电速度会非常快,能大大缓解用户的里程焦虑。
更有意思的是奥迪为这款车制定的配置策略。
高配和低配车型之间有3万元的差价,而这3万元差价换来的,最核心的配置就是一套同样由华为提供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奥迪的做法非常直接,就是把“华为智驾”作为一个价值三万元的选装包,让消费者自己来选择。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奥迪对华为的技术非常有信心,并把它当成了产品的一个核心卖点。
不过,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Q6G e-tron虽然用了华为的智能驾驶,但车内的中控娱乐系统并没有采用华为的鸿蒙座舱。
这意味着,在车机互动、软件生态方面,它可能还是延续了奥迪自身的逻辑。
这套系统是否能满足被国内新势力品牌“惯”出来的用户需求,还需要消费者亲自去体验才能下结论。
说完了高调变革的奥迪,我们再来看看它的同门兄弟,一汽-大众。
上周,他们也带来了中期改款的揽境。
作为一款上市超过四年的中大型SUV,揽境也确实到了需要提升产品力的时候。
大众这次的改变也很实在,首先是价格下调,26.99万元的起售价,相比过去确实更有诚意了。
车内的升级也很明显,中控屏幕换成了更大的15英寸2K高清屏,车机芯片也升级为目前主流的高通骁龙8155芯片,语音交互和系统的流畅度都会有质的提升。
动力方面,全系换装了新的2.0T发动机,动力参数更强。
但问题在于,如今的市场环境已经和四年前大不相同了。
在揽境所处的价位区间,消费者有太多的新能源选择了,比如插电混动和增程式的SUV。
这些新能源车型在用车成本、静谧性以及智能化配置上,相比纯燃油的揽境都有着天然的优势。
所以,新款揽境虽然降了价、升了级,但它的主要竞争对手,恐怕还是只能局限在丰田汉兰达、福特探险者这些合资品牌的纯燃油SUV里。
而且,像前排座椅通风加热、高级别的驾驶辅助系统这些消费者非常看重的功能,在揽境上依然需要额外花钱选装,这让它的性价比显得不那么突出。
在合资品牌努力追赶的同时,我们的中国品牌则在持续发动猛烈的攻势。
上周,吉利银河A7的正式开售,就是一次非常典型的精准打击。
这款车的策略非常清晰,就是我们常说的“田忌赛马”。
首先看价格,限时优惠后的起售价只有8.18万元,顶配也不到12万元。
这个价格,直接瞄准了比亚迪秦PLUS和秦L之间的市场空白。
但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尺寸,车长接近4米92,轴距达到了2845毫米,这完全是一台标准的中型轿车的“身材”。
用紧凑型轿车的价格,买到一台尺寸越级的中型轿车,这对中国家庭用户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在动力上,银河A7也毫不吝啬,全系标配了最大功率175千瓦的驱动电机,动力表现远超同价位的合资燃油车。
同时,它提供70公里和150公里两种纯电续航版本,对于大部分有充电条件的家庭来说,日常城市通勤完全可以实现零油耗,长途出行则由发动机来解决,没有里程焦虑。
当然,为了控制成本,银河A7在一些细节上也有所取舍,比如全系只配备了4G网络,一些舒适性配置也需要购买中高配车型才有。
但总体来看,对于那些手握十几万预算,想买一台空间大、动力好、用车省的家用轿车的消费者来说,银河A7的出现,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新选择。
它也再次向市场证明,只要产品力足够强,价格足够有诚意,中国品牌完全有能力在传统燃油车最核心的市场上,实现对合资品牌的超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