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浪潮席卷 传统汽修陷生存困境 转型之路何在

#科学颜论进行时#

新能源浪潮席卷 传统汽修陷生存困境 转型之路何在

发现了吗?

新能源车没有“消灭”燃油车。

却先让许多汽车修理厂举步维艰。

修理厂老板们。眉头紧锁。

✦ ✦ ✦

曾经充满扳手敲击声的汽修街。如今变得冷清。卷闸门拉下。七八家店铺已转让。拆下的霓虹招牌堆在墙角。老师傅蹲在花坛边刷手机。机器轰鸣早已被短视频外放声取代。

这景象。凄凉吗?

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竞争。倒下的却是修车铺。

这剧情。出乎意料。

数据显示:2023年,53%的汽服店进厂台次下滑。其中35%的门店“进厂台次下降,单车产值下降”。企查查数据表明,2022年、2023年国内汽车维修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分别下降20%、16%。平均每天有20多家汽修店转让或倒闭。

为什么?

🔥 一:保养需求锐减,订单消失了

新能源车不需要传统保养。

没有发动机。不用换机油机滤。

没有变速箱。省了变速箱油。

刹车靠能量回收。刹车片磨损慢一半。

年保养成本可能只有燃油车的三分之一。

一位车主坦言:他的新能源车一年仅需更换空调滤芯,费用约一二百元。传统汽修店依赖的定期保养项目大幅减少。一位汽修老板感叹,新能源车的贴膜、装修等业务多由4S店包揽,维修门槛又高,留给他们的可能只剩洗车。

新能源浪潮席卷 传统汽修陷生存困境 转型之路何在-有驾

“以前燃油车涉及贴膜、装修、保养、维修等,能涵盖一台车的全生命周期。现在……留给汽修店的只剩洗车了。”

🔥 二:技术壁垒高耸,维修门槛难以跨越

新能源车的核心是“三电”:电池、电机、电控。这与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截然不同。

•技术垄断:车企设置了极高的系统权限。“没有授权,连电子手刹都无法释放”。部分车企的“终身质保”政策规定,非指定维修点保养将丧失质保资格。

•设备昂贵:转型需投入专业诊断仪器、高压测试仪等。一个新能源维修工位的成本可能高达15-20万,是燃油车工位的好几倍。

•风险巨大:高压系统通常有200-750伏电压,操作不当后果严重。甚至有维修师傅因破解电池包加密系统而被起诉。

“新能源车三电系统权限设置极高,我们根本无权处理核心部件。”

🔥 三:人才缺口巨大,转型培训成本高昂

新能源浪潮席卷 传统汽修陷生存困境 转型之路何在-有驾

工信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预计达103万人。其中,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缺口就占了80%(约82.4万人)。但目前,我国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技能人员不足10万人。

•知识结构差异:传统技师熟悉机械,新能源维修则要求掌握电子、通信、编程技术。

•持证上岗要求:维修新能源车常需电工证,但现有维修工中仅约24.2%取得电工证书。

•培训成本高:45天的速成班学费可能高达1.5万元,且技术更新快,知识需要不断迭代。

“新能源汽修本质是电气类技能,需要高压、低压电工操作证,还要掌握电子、机械、材料、计算机等知识,属于复合型人才。”

✦ ✦ ✦

但危机中。也蕴藏着机遇。

《中国汽车后市场维保行业白皮书》显示,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一些先行者已经开始转型:

•获取授权:有的店通过与厂商合作获取品牌授权。

•拓展业务:有的从维保延伸至二手车销售、租赁,或专注不受限的改装领域,如音响升级。

•专攻细分:有的专修泡水电车或新能源货车。

新能源浪潮席卷 传统汽修陷生存困境 转型之路何在-有驾

•合作共赢:几家小店合伙购买检测设备,分摊成本。

“晚转不如早转,等客户流失再入场就晚了。”

政策也在推动行业升级。《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促进汽车维修服务提质升级,加快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售后维修培训。

职业院校也在加速培养人才。许多学校开设了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通过校企合作、“订单班”等形式,靶向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 ✦ ✦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从机械到电子。

从手动到智能。

变得是技术。

不变的是对专业服务的需求。

修理厂不会消失。

但必须蜕变。

能否在新能源时代继续前行?

取决于能否快速学习。

能否拥抱变化。

“车永远需要修,只是修法变了。以前靠力气,现在靠脑子,跟不上的人,只能被淘汰。”

你身边的汽修厂。

开始转型了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