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份宝马X7全国销量只有266台,体感上和我之前见过的惨淡都不太一样。有人说是整体市场疲软,其实GLS那个级别销量好得多,贵个几十万却一点没受影响。刚听销售顾问说:哎,X7现在价格砍了二十多万,客户反而越看越嫌弃。这话让我第一反应是,价格降得这么狠,难道问题还在其他地方?
星期二去4S店,看到一个客户跟销售说:这车头灯设计怪怪的,跟以前比没档次了。销售也没否认,说是最新设计思路,但我感觉这就像你做饭,把盐和辣椒都加了,最后味道怪怪的,别人就不上桌。X7的新款车头变成了环形大嘴配分体灯,保守点说,路上的回头率低了至少20%(这个数字纯体感)。有人跟我透露,这车长都拉长到5.17米了,本来该是气派的象征,以往大块头的霸气都还在,可现在看着反而没面子。你说买这车的,图的就是那份场面感,不够硬气,买的用户心态都在打折扣。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记录的是顾客对内饰的吐槽——座椅用的是合成皮,和几个月前换代的X5顶配居然没啥区别。90万一台的豪华SUV,座椅材质和稍便宜的X5打平,这不就是明摆着削减成本么?销售说,倒车影像和空气悬架的确是标配,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最基本的驾驶辅助系统,要额外加钱才有——听完我心里那个尴尬,开个豪车还得单点功能?感觉用普通手机买断式软件一样烦人。
我有点嫌麻烦,就问销售:那你说这配置到底能不能满足普通用户?他笑笑说,普通用户可能能接受,但那种看重身份和面子的客户绝对不行。和同价位的奔驰GLS比,就这差别相当于你买了一瓶高档红酒,结果加了点廉价水稀释,喝起来肯定没味儿。
奇怪的是,X5L同期销量还很好(虽然都在打折,但配置没少),顾客还是愿意买。X7这么大降价,却销量不涨,我就琢磨,是不是这货一降价,反而暴露了内部没升级的短板?那什么,供应链方便呢,大概我觉得像是你在做一道菜,原材料没买好,再怎么打折,菜也没人想吃。比如内饰材质这块,供应链成本压得很死,只能用合成皮,没办法像GLS那样用真皮(这段先按下不表)。
之前我觉得车型尺寸拉长了,卖得不好主要是设计的问题,其实现在看来,配置缩水才是关键,面子和用得爽的功能不能少。说来有趣,老款换挡杆是个鸡腿形状,很多老车主还怀念得紧,新款的换挡拨片反倒让人用不顺手。用户心理真的是无厘头,明明设计师说的科技感满满,但实际感受就大打折扣。
我顺口问销售:现在的4S店到底是亏多还是赚多?他叹气:亏得多。库存还堆着,那些20万的优惠其实是‘烧钱’清仓,没销量就是没销量。这大概跟我自己心算的结果相符:按现价80万买,保值率短期内估计滑落至少15%(估算,样本有限),一年开下来折旧成本还比买奔驰高。消费者还真心不傻。
你说,同级别车能卖得好,真不是简单靠降价,而是车子本身那个面子和用起来爽要顶得住。X7这次降价虽然刺激了销量数字,但用户心理那杆秤早就不平衡了。什么时候车企重视这两样,可能才有翻身机会。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到底是设计先走歪了,还是研发和供应链为了压成本走捷径了?这关系挺复杂,有点像做菜时厨师和采购没法合拍,太多妥协反而害了菜。估计内部有人也矛盾,都想把X7卖好,却被成本链拉扯得筋疲力尽。
亏是亏了,那面子和底气到底怎么办?发展方向没定准之前,也只能这样边跌边熬吧。你说买这种百万级豪车,光靠尺寸和砍价能吸引人吗?我反正觉得,这脸面问题,不解决,谁也拦不住消费者挑剔的眼睛。
留个小思考:如果你是买家,到底会为一个稍微造型怪怪、配置缩水的X7掏腰包吗?还是干脆去贵一点的GLS,或者实用点的X5L?那种一上车就感觉到值不值的细节(比如座椅材质、换挡手感),才是买不买的关键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