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在寒冷冬日,对着冻得死死的隐藏式门把手干着急?又或者在停车场里,绕着爱车团团转,只为找到那隐藏极深的开门按钮?别以为这只是些小麻烦,它们背后,实则隐藏着可能致命的安全隐患。近期,工信部的一项举措,给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一记重重的警钟。
曾几何时,隐藏式门把手可是新能源汽车的 “颜值担当”。特斯拉 Model 3、蔚来 ES6 等车型凭借它,赚足了消费者的目光,科技感与时尚感瞬间拉满。可现实却给了大家狠狠一击。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在 2022 - 2024 这三年间,关于隐藏式门把手故障的投诉量如同坐了火箭,从 1200 起一路飙升至 4800 起,其中高达 37% 的投诉涉及在紧急情况下,车门根本无法开启。
新规直击三大要害,每一条都与生命安全紧密相连
针对隐藏式门把手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工信部迅速行动,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这无疑是给汽车行业划定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机械应急装置必须简单易懂
新规明确要求,车内必须配备橙色荧光应急把手,这个设计太贴心了,就算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车主也能在 3 秒内快速找到它。去年,成都消防曾做过一组测试,10 名经验丰富的消防员对那些未标注应急装置的新能源车进行破拆,平均耗时 2 分 17 秒。而当车辆有了明确标识的应急装置后,破拆时间大幅缩短至 49 秒,这节省的每一秒,都可能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极端环境下也要稳定可靠
对于北方的车主来说,-30℃冻融循环测试绝对是个福音。哈尔滨的李女士就有过这样的惨痛经历,大冬天的,门把手被冻得结结实实,她又是用热水浇,又是拿吹风机吹,忙活了 20 分钟,门把手愣是纹丝不动。最后还是在热心路人的帮助下,用撬棍才勉强撬开了车门。新规实施后,经过 500 次冻融循环的门把手,必须依旧能够正常开启,这下北方的车主们可以稍稍安心了。
碰撞后要能承受强大拉扯
按照新规标准,碰撞后车门把手需承受 500 牛的拉力,这可是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的体重啊。某车企的工程师透露,以前很多车企为了节省成本,在门把手的塑料件上偷工减料,厚度只有 2 毫米,轻轻一碰就碎了。现在可不行了,得用增强尼龙材料,成本直接涨了 3 倍,但为了安全,一切都值得。
面对新规,不同车企的反应大相径庭。比亚迪早在 2023 款车型上就有先见之明,标配了机械应急拉绳。据其销售顾问小周介绍:“现在客户来试驾,都会特别关注这个应急拉绳,我们当场拉开后排座椅演示,客户一下子就放心了,信任感瞬间就建立起来了。”
然而,一些主打 “极简设计” 的新势力品牌可就没这么淡定了,显得手忙脚乱。某品牌 4S 店经理私下透露:“我们不仅要给老车主免费加装应急装置,这一项成本就超过了 2000 万,而且还得停售部分不符合新规的车型,损失惨重啊。”
消费者购车攻略:这两个关键细节千万别忽视
在新规全面落地之前,消费者在买车时一定要做好这两个关键测试:
应急把手测试:在锁车状态下,拉一下车内应急把手,看看是否能直接解锁。要知道,合格的机械应急装置是不需要通电就能工作的,关键时刻,它可是救命稻草。
防水测试:准备半瓶水,往门把手缝隙里倒进去,然后静置 5 分钟后再去开门试试。如果门把手有导水槽设计,就能顺畅排水,正常使用;反之,如果没有导水槽,水就可能灌进去,导致门把手失灵。
大家在日常用车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隐藏式门把手带来的麻烦呢?对于汽车设计中颜值与安全的平衡,你又有怎样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探讨,让出行变得更安全、更安心。
#隐藏式门把手整改# # #工信部新规# # #汽车安全隐患# #新能源车安全# #买车避坑指南 #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