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大增却高兴不起来?吉利对比亚迪依旧心有不甘

这年头,商场如战场这话都说烂了,但你把它放到国产车这个修罗场里,那简直就是贴切到骨子里。

最近吉利发了份三季报,数据亮得能闪瞎眼。

营收892亿,单季新高;归母净利39.6亿,涨了19%。

前三季度加起来,利润已经破百亿,同比暴涨59%。

利润大增却高兴不起来?吉利对比亚迪依旧心有不甘-有驾

这成绩单,就像一个常年考班级第二的学生,突然有好几门课考了第一,总分也上来了。

他拿着成绩单,眼神却总是不自觉地瞟向那个一直稳坐第一的学霸。

没错,那个学霸就是比亚迪。

吉利的行政总裁桂生悦,在财报电话会上就差把“意难平”三个字刻在脸上了。

他没直接点名,用了一个特别有灵性的词——“领先企业”。

他说,去年我们市占率才8%,人家“领先企业”快16%了,差距大到像隔了个马里亚ナ海沟。

但现在呢?

我们干到了11.13%,那个“领先企业”掉到了14%点几,差距只剩3个百分点!

这话术,你品,你细品。

利润大增却高兴不起来?吉利对比亚迪依旧心有不甘-有驾

这不是在汇报工作,这是在吹响反攻的号角。

潜台词就是:大哥,我看到你的车尾灯了!

更狠的是,他还专门把新能源拎出来说事。

他说,去年我们在新能源上,大概只有“领先企业”的百分之十几,现在呢?

我们差不多是人家的一半了。

“那么另外一半,正是我们未来的空间。”

翻译一下:你碗里那半碗饭,我预定了。

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这是赤裸裸的战书。

一边是财报上的数字狂欢,一边是高管言语间的杀气腾腾。

利润大增却高兴不起来?吉利对比亚迪依旧心有不甘-有驾

吉利这场翻身仗,打得既有里子,又有面子。

但要搞明白吉利这股“邪火”从哪来,就得看懂它过去一年多的“骚操作”。

说白了,吉利之前的状态,很像一个家大业大的地主,家里儿子太多,个个都想自立门户。

吉利、领克、几何、极氪……品牌多得像俄罗斯套娃,名字都快记混了。

这些品牌在外面看起来是“吉利系”,但在内部,抢资源、抢渠道、抢用户,左右互搏的内耗玩得飞起。

这就叫“九龙治水,水必干”。

直到2024年那个所谓的《台州宣言》,才算是把这帮“王子”们都叫回来开了个会,核心精神就一句话:都别内斗了,枪口一致对外,回归“一个吉利”。

这个战略整合,听起来很虚,但效果是实打实的。

你看财报里的费用数据,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销售费用率,全都在降。

这说明什么?

利润大增却高兴不起来?吉利对比亚迪依旧心有不甘-有驾

说明以前花在内耗上的钱,现在都省下来变成了利润。

甚至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吉利还对已经上市的极氪搞私有化,就是要把它彻底收回来,变成一个拳头,而不是伸出去的五根手指。

这操作,就像一个武林高手,之前一直练的是左右手互打的奇葩武功,现在终于想明白了,把两只手合在一起,开始练降龙十八掌了。

所以,吉利利润大涨的第一个秘密,就是“不折腾了”。

而第二个秘密,就更有意思了,也更具争议。

那就是在所有人都高喊“All in 新能源”的时代,吉利玩了一手“我全都要”。

你看它的数据,魔幻不魔幻?

整个行业的燃油车销量在同比下降0.8%,吉利的燃油车销量,居然逆势增长了6.2%,前九个月卖了100多万辆。

这是什么概念?

利润大增却高兴不起来?吉利对比亚迪依旧心有不甘-有驾

这就好比大家都跑去新开的网红奶茶店排队,吉利却悄悄地在隔壁把传统豆浆摊给盘下来了,结果发现,早上想喝口热豆浆的人,其实一点没少。

当别的品牌把燃油车生产线关停、研发团队解散的时候,吉利反而成了这个被“抛弃”的赛道里为数不多的坚守者。

它吃的,是别人吐出来的市场份额。

而在新能源这边,它也没落下。

前九个月销量116.8万辆,同比增长114%,是行业平均增速的三倍还多。

光一个吉利银河,就干了87.5万辆,增长超过200%。

一手抓着燃油车的存量市场,一手抓着新能源的增量市场。

两只手吃饭,当然比一只手吃得快。

这种策略,在那些纯电原教旨主义者看来,可能不够“革命”,不够“彻底”。

但在商言商,能赚钱的策略就是好策略。

利润大增却高兴不起来?吉利对比亚迪依旧心有不甘-有驾

吉利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在广大的非一线城市和下沉市场,充电桩还没普及到像加油站一样方便,一辆可靠省油的燃油车,依然是很多家庭的刚需。

它不是在做选择题,它是在做应用题。

所以,你看懂了吗?

吉利的业绩爆发,不是靠什么黑科技的突然爆发,而是两招朴实无华的组合拳:

第一拳,对内,结束内耗,降本增效,把力气往一处使。

第二拳,对外,油电并举,通吃两路,不错过任何一个铜板。

这两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单车均价从9.3万涨到10.5万,单车利润从4700涨到5200。

卖得更多,也赚得更多。

利润大增却高兴不起来?吉利对比亚迪依旧心有不甘-有驾

现在,吉利磨好了刀,理顺了气,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把那个“领先企业”拉下马。

桂生悦在电话会结尾那段话,更是充满了“大浪淘沙”的预言感。

他说,明年很多不确定性,但这正是吉利最大的机会。

因为明年就要开始淘汰赛了,没有强大盈利能力的企业,会非常艰难。

这话说得已经很明白了。

汽车行业这场酒席,上半场是跑马圈地,大家赔本赚吆喝,PPT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下半场,就是看谁的家底厚,谁能自己造血,谁能在价格战的血肉磨坊里活下来。

吉利通过这一年的调整,显然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

它有燃油车这个稳定的现金牛,又有新能源这个高速增长的引擎,还有海外出口这个冉冉升起的新增长点(今年预计出口40多万台,明年要增长50%-80%)。

它在告诉所有人,也告诉比亚迪:牌桌上的淘汰赛要开始了,而我,已经准备好了不止一套牌。

所以,吉利对比亚迪的“意难平”,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基于自身实力回暖后的必然野心。

这不再是遥远的仰望,而是近在咫尺的追赶。

2026年的中国车市,恐怕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血腥和精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