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从深汕合作区小漠国际物流港码头满载新能源商品车驶向欧洲,这一幕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出海,更像是一场中国制造业自信崛起的宣言。背后,中远海运特运团队用汗水和智慧为这次首航保驾护航,让“小漠港”成为国车走向世界的新起点。编辑走访发现,现场氛围紧张而有序,每个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让中国汽车驶得更远、更稳。
企业竞标突围,锻造产业链新优势
今年4月,中远海运特运积极参与小漠国际物流港汽车生产服务项目的竞标。凭借扎实的技术底蕴和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公司顺利中标,一举成为小漠港核心作业伙伴。从集港验收到地跑测试、从场地规划到车辆定位与绑扎,每一道工序都由他们全权负责。这不仅提升了自身在行业内的话语权,也助推了“中国智造”的整体品牌形象。
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项目高标准落地,他们提前筹划、精细准备,把规范化流程作为底线要求。“我们希望通过每一次操作,把‘中远’二字做成口碑。”一位现场管理人员如是说。他们并不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在追求极致与创新,为整个产业链赋能添彩。
前期调研学习,“拜师学艺”为标准化打基础
要想做好服务,光靠经验还不够,还得虚心学习先进做法。在项目前期,中远团队专程赴大连、天津、上海等国内顶尖滚装码头取经。他们尤其重视澳新等高端市场对于车辆清洁度及作业流程严苛要求,因此还专门到上海最大滚装码头观摩操作,与业内专家面对面交流,将最成熟的一套流程带回家。“干一行就要钻一行,我们就是要把别人最好的东西学过来,再结合自己的实际创新优化。”参与调研的小李分享道。
此外,在合作方的大力支持下,全员系统性接受了专业培训,对复杂环节做到心里有数、有备无患。这种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态度,是此次首战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编辑手记:多看一步、多问一句,就是多一点安全感和底气。
迎难而上,多方协同破解现场难题
6月底,比亚迪“深圳号”的车辆装载任务正式下达。一切看似已按部就班,但现实总会给人出其不意的小考验:临时新增管理规定、边防审批手续繁琐、高温台风轮番上阵……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很容易影响进度甚至造成损失。但团队没有慌乱,而是主动协调各部门资源,灵活调整方案,实现动态优化。例如针对人员进场审批严格的问题,他们提前备齐材料,加强沟通联系,各级边防部门均表示配合。“我们靠的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人熟事熟才办得快。”老王这样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
同时,由于理货系统初期数据同步存在差异,加班加点核对信息成了常态。有时候忙到深夜,大伙儿也没怨言,只想着怎么把事情做到最好。一名基层员工坦言:“虽然辛苦,但看到‘深圳号’顺利启航那刻,一切值了。”
创纪录首秀,小漠港跃升区域枢纽新角色
这次作业,不仅刷新了小漠国际物流港投用以来最大吨位与载车量双纪录,也意味着我国大型滚装船码头操作能力又迈上一层楼。据公开资料显示,小漠国际物流港作为广东沿海重要节点,此役后将进一步巩固其区域枢纽地位,并为更多自主品牌汽车出口提供强力支撑。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样的平台效应,会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使整个粤东地区形成更加完善且具竞争力的新型产业生态圈。编辑走访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已有数家整车及零部件龙头企业表达入驻意愿,看好这里未来潜力巨大。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对于未来发展方向,中远方面表态坚定:继续秉持“服务创造价值”,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持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和升级操作手册,提高收车质量关卡,把每一次运输都当成展示实力的新舞台。同时,公司也计划加强智能化设备投入,引入数字监控平台,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控,从源头提升效率与安全水平。一名项目主管透露:“我们正在探索AI辅助理货方案,希望以后数据核查能更快更准。”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种主动求变、自我革新的姿态,是传统运输企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全球供应链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仅靠低价竞争早已无法立足;只有不断提高附加值,用优质服务赢得市场认可,中国品牌才能真正站稳脚跟,实现长久发展。这一点,从比亚迪“深圳号”的顺利启程已经得到验证——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领跑赛道!
建议措施落地,让“中国制造”驶向世界舞台中央
结合本次案例,有几点值得推广借鉴:
第一,要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机制,提高响应速度。当政策环境或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各参与主体能够快速反应,高效沟通解决问题。
第二,应强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将理论培训与实操演练相结合,使员工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第三,要鼓励技术创新,比如引入自动识别、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工具,提高作业准确率和透明度。
第四,可考虑搭建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让主机厂、货代公司以及监管单位实现实时信息互通,共享最新动态,共担风险共创价值。
第五,要持续关注员工身心健康,为长期奋战在生产一线的人才提供更多激励关怀政策,以稳定队伍士气。
这些举措若逐步落实,无疑将进一步夯实我国汽车出口供应链根基,让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产品乘风破浪奔赴全球市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像中远这样肯吃苦敢担当、有责任感的大国工匠精神托举——正所谓,没有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就没有民族工业真正意义上的腾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