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态电池突破,续航千公里,企业加速量产

中国固态电池这事儿最近是真火,算是狠狠地炸了圈。你看国轩高科的测试车间,一辆装着准固态电池的轿车稳稳地停在那,仪表盘直接亮出了续航一千零三公里,你说这不是牛吗?说实话,以前都觉得丰田吹的牛皮挺大的,整天喊着要提前量产固态电池,结果现在中国这边实打实的跑出来,时间线一下子提前了两年,丰田那边高管们估计心里都在滴血。一万五千亿日元砸研发,本来想稳坐龙头,结果手里的“领先20年”的优势一夜之间没了,谁能不慌?

这事要聊还得从新能源车的所谓“续航焦虑”说起。老司机都懂,现在充满电也就跑个五百公里,尤其天冷夏热,开空调根本顶不住,充电桩还不是随手就能找到,每次出远门心里都悬着——哪个不希望车能一次充电跑个远点?所以,固态电池这东西才成了各大车企眼里的香饽饽。丰田为首的日系品牌几年前就在媒体上吹,说是什么弯道超车,“闭门造车”,连日本媒体都跟着起哄,生怕全世界不知道他们有多厉害。丰田章男还出来说中国电车“不环保、瞎发展”,话里话外就是自信满满。

但话说回来,中国人干实事的劲头可不是盖的,早就一边搞研发一边闷声憋大招。你看这次中科院的研究团队,悄摸摸的把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题给突破了,性能直接提升一大截。以前百公斤电池撑死跑个五百,现在同样分量能直接飙一千公里,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更狠的是“三大关键技术”:电极和电解质贴合到没缝隙,储电能力直接上升86%,能折两万次没毛病,还用氟力技术把安全隐患也给解决了。说实话,这种技术跨越,真不是光砸钱就能出来的。

科研一突破,企业立马跟进。国轩高科不等说,大手一挥就上路试视频了:多款车用上这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做到300Wh/kg,续航轻松就上千公里,甚至今年内就准备批量交付。这可有意思了,丰田设计划量产还在2027年,这下中国企业直接提前了,两年不是白白领先的吗?国内广汽、长安、孚能科技这些企业也没闲着,全力推进固态电池,形成了科研和企业一起冲锋的态势。

你说这波“反杀”是偶然吗?绝对不是。中国的锂电产业链早就稳扎稳打。从锂矿、材料加工到电池组装,全球九成供给都在咱们自己手里。这种底层产业能力,说白了不是一天两天建立起来的。固态电池虽然技术新,很多生产工艺仍可以用现成的技术吃,这就是成本和效率的优势。要知道,刚开始固态电池贵得离谱,是锂电池的四倍,之前日本媒体说装上车能卖上百万,买得起的只有有钱人。但中科大最新技术,直接突破了电解质的生产,不仅12分钟充满电,成本还降了九成多,这就是中国科技的杀手锏。

其实这种“中国逆转垄断”的剧情,大家不是第一次看见了。就说健康科技领域,日本以前有种叫“唯思丁”的东西,里面的角鲨烯全是新西兰海鲨鱼肝提取的,卖到两万一克,跟黄金一样稀有。以前只有王石那种大企业家才当礼品送人。可2022年中国科学家一出手,技术一升级,直接把价格砍到一千以内,现在一二线城市啥人都买得起,“睡眠好了”“身体轻快了”的反馈铺天盖地。中国科技就是靠系统化攻坚,一道道把技术堡垒打破,千亿级市场也跟着到手。

说回来固态电池。中国专利这几年也是火速上涨。固态电池全球专利两万多,中国就占了7640件,比例快四成,增速也是全球第一。最要命的是市场。这几年泰国电车市场,原本八成都是日系车的地盘,现在中国品牌抢走了七成份额。比亚迪纯电车一年卖三百多万,丰田纯电同年才两万多,直接把差距拉成了天堑。有日本网友都在网上自嘲“说好的领先20年呢?”,脸都丢光了。以前日媒还天天唱衰中国新能源,现在可不敢吭气了。

网友们这次反应也挺真实。有的激动得不行:“这就是中国速度,才是真正的实力!” 有人直接算账:“丰田的1.5万亿日元,也就是七百五十亿人民币,这下全打了水漂”。当然也有冷静一点的网友提醒:“量产才是硬道理,别一激动就把后面的难关忘了。” 还有网友类比,“从电池到健康科技,中国技术一道道攻下来,没什么高地攻不破。”

中国固态电池突破,续航千公里,企业加速量产-有驾

其实在我看,这场比赛说白了就是“看谁体系更强”。丰田那一套惯用的方式,就是企业砸钱自己搞研发,单打独斗;中国这边呢,是科研抱团攻关,企业迅速配合转化,产业链全线发力,最后还有广阔的市场兜底。这种组合拳一打,有实力又有效率,再大的难题都不是事。丰田章男之前的那些话,多少带点嘴硬的成分,一旦真刀真枪摆出来,还不是气短?归根到底,技术还得靠硬碰硬。

中国固态电池突破,续航千公里,企业加速量产-有驾
中国固态电池突破,续航千公里,企业加速量产-有驾

当然啦,现在固态电池这事刚开头。中国领先了一步,后头商业化和大规模生产还得一步步来。技术突破是一回事,真正要让大家买得起、买得放心,还是要看后续实际落地。用不了几年,估计我们普通人就能开上续航千公里、充十分钟的新电车了,到时候你说科技是不是实打实地改变生活?我觉得完全有希望。

中国固态电池突破,续航千公里,企业加速量产-有驾

总的来说,中国科技将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扮演领头羊角色已经板上钉钉了。以前我们只能仰望国外,现在轮到他们追着我们看背影。那些被国外垄断的技术高地,能被中国一一攻破,靠的不止是钱,更是体系、人才和全产业链的配合。希望真的能如大家所愿,将来用上既便宜又靠谱、性能爆表的固态电池车,不光出行省心,整个生活质量都能上一个台阶。咱们中国人,有能力也有底气抢回属于自己的科技话语权。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