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轮毂到飞行器:万丰奥威的“鲲鹏”跨界战记

从轮毂到飞行器:万丰奥威的“鲲鹏”跨界战记-有驾

一家浙江民企用二十年时间,从汽车轮毂厂蜕变为空中交通的全球竞争者,它的每一步跨越都踩准了产业变革的脉搏。

2024年底的德国布鲁赫萨尔市,一家名为Volocopter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先驱企业面临破产危机。此时,一家来自中国浙江的制造业巨头悄然抵达谈判桌前。在短短几个月内,万丰奥威以1000万欧元完成了对账面价值4200万欧元资产的收购交割,将这家曾为巴黎奥运会提供飞行展示的技术公司收入囊中。

这不是万丰奥威第一次跨国“狩猎”。

从2013年11亿元收购加拿大镁合金巨头镁瑞丁,到2020年将奥地利钻石飞机纳入麾下,这家以汽车轮毂起家的企业用精准的并购完成了从“地面”到“天空”的惊人跨越。

车轮上的隐形冠军

时间回到2001年,在浙江绍兴的新昌县,一家名为万丰奥威的铝合金轮毂制造厂诞生了。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会在二十年后成为全球低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创业初期的万丰奥威专注于汽车金属部件的轻量化。2006年登陆深交所时,公司总资产仅10亿左右,但已展现出技术创新基因。

2010年,万丰推出首台自动铸造工业化机器人,成为制造装备自动化领域的领跑者。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13年。万丰奥威以1.88亿加元(约11亿元人民币)收购加拿大镁瑞丁100%股权,一举填补了自身在镁合金领域的技术空白。

镁瑞丁拥有全球仅有两家企业掌握的镁合金一体化压铸技术,这次收购让万丰奥威成功打入特斯拉供应链。为特斯拉定制的特殊结构件,以“图纸秒改”的响应速度成为行业典范。

到2023年,万丰奥威的铝合金轮毂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2%,国内每5辆汽车中就有1辆使用其产品。镁合金业务营收达37亿元,占总营收的23%,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支柱。

从轮毂到飞行器:万丰奥威的“鲲鹏”跨界战记-有驾

天空中的新玩家

2015年,当全球汽车市场仍在高速增长时,万丰创始人陈爱莲之子陈滨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进军航空领域。当时国内通用航空产业还是一片“蓝海”。

2020年,万丰奥威迈出关键一步,收购奥地利钻石飞机工业公司93.8%股权。钻石飞机作为全球通用航空飞机销量冠军,拥有18款机型的知识产权,其DA50机型成功拿下中美适航认证。

这次收购让万丰奥威形成了“轻量化汽车部件+通用飞机制造”双轮驱动格局。通航业务营收从2020年的16.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4.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1.5%,毛利率保持在25%以上,显著高于汽车零部件业务。

从轮毂到飞行器:万丰奥威的“鲲鹏”跨界战记-有驾

万丰飞机工业的财务表现亮眼:2020-2023年收入从16.3亿增长至27.7亿,增幅约70%;净利润从3.4亿升至4.9亿,增幅达到44%。

2024年,万丰钻石飞机在全球交付的通用航空飞机中销量排名第三,交付273架,占据9%的市场份额,成为固定翼通用飞机制造的前三强。

低空经济的战略布局

2025年3月,万丰奥威完成对德国Volocopter核心资产的收购,仅以1000万欧元获得价值4200万欧元的eVTOL技术资产。这次收购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军城市空中交通(UAM)赛道。

收购后,万丰奥威立即进行了深度管理重构。原Volocopter管理层全部更换,新任CTO David Bausek同时担任万丰钻石飞机全球技术总监,拥有20年通用航空飞机设计与认证经验。

从轮毂到飞行器:万丰奥威的“鲲鹏”跨界战记-有驾

万丰奥威将Volocopter的技术路线与自身制造能力结合,构建了 “固定翼+无人机+垂直起降”全场景出行矩阵,能够提供1500公里以内载人+载货的全场景解决方案。

对于30-50公里城市空中交通出行场景,万丰推出了Volocopter 2X和VoloCity两款有人驾驶2座eVTOL产品。其中Volocopter 2X计划于2025-2026年完成TC(型号合格证)取证并获取订单。

对于100-300公里城际空中交通,则布局了VoloRegion和VoloConnect两款有人驾驶4-5座eVTOL产品。同时,VoloDrone无人机可在40公里范围内携带最高重达200公斤的货物。

技术创新的底层逻辑

万丰奥威的跨界成功,背后是精密制造能力的跨场景迁移。从车轮到飞机的转型,本质上是企业在材料科学、精密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复用。

在材料技术方面,万丰是全球唯二掌握镁合金一体化压铸技术的企业。在2025年1月,公司获得“一种铝合金轮毂模具侧模淬火装置”专利,通过自动化设计将生产效率提升30%。

在航空动力领域,万丰是唯一自主制造通航柴油发动机的中国企业,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与波音开展合作。2023年钻石飞机推出的eDA40纯电动飞机成功首飞,充电20分钟可飞行1.5小时。

研发投入方面,万丰奥威在2024年上半年投入研发资金2.05亿元。今年以来,已获授权专利达6个,较同期增加了200%,累计专利超过1200项。

万丰奥威的全球研发网络覆盖奥地利、加拿大、捷克三大飞机设计研发中心,以及奥地利、加拿大、中国(青岛、新昌)四大飞机制造基地,实现了全球技术资源的整合。

资本市场的价值重塑

通过一系列精准并购和产业升级,万丰奥威的总资产从上市初期的约10亿增长到2024年的178.18亿元,增幅达17倍。市值更是从2006年上市时的约21亿元,跃升至2025年的339亿元,实现了16倍的跨越。

2024年公司营收162.64亿元,归母净利润6.53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切入低空经济领域带来显著的估值溢价——2025年完成Volocopter收购后,公司市值从年初的200亿元跃升至339亿元。

机构预测,随着eDA40电动飞机和Volocopter机型的适航推进,2025-2027年公司净利润增速有望保持在25%-40%。

万丰奥威的全球化布局也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提供了保障。公司在全球10个国家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在中国6个省市建有13个生产基地。在北美市场,万丰在加拿大、墨西哥等地设立的工厂使其镁合金零部件北美市占率达到65%以上

2023年,公司从中国出口至美国市场的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仅为4%,且大部分关税成本由客户承担,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对公司影响有限。

从轮毂到飞行器:万丰奥威的“鲲鹏”跨界战记-有驾

挑战与未来

万丰奥威的转型之路并非坦途。技术层面,eVTOL的电池能量密度、噪音控制等瓶颈尚未完全突破,Volocopter 2X的续航里程仅30公里,商业化场景有限。

在市场层面,低空经济政策细则尚未完全落地,城市空中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财务上,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达净利润的442%,资金回笼压力较大。

适航认证是另一个关键挑战。万丰正利用钻石飞机的适航经验,为Volocopter 2X制定了分阶段认证策略——首先通过超轻型运动类飞机认证快速切入市场,再逐步向EASA标准升级。

在eVTOL领域,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企业均在加速布局。万丰奥威需要在适航进度与成本控制上建立优势。

万丰奥威董事长陈滨提出:“我们抢抓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力争实现通用飞机的新增市场全球占有率第一。万丰要为人类出行方式提供更多选择。”

从轮毂到飞行器:万丰奥威的“鲲鹏”跨界战记-有驾

万丰奥威的每一次跨界并购都像一次精密的手术,将全球顶尖技术无缝接入自己的产业链。2025年完成Volocopter收购后,万丰的技术版图已经覆盖了从传统轮毂到电动飞行器的全谱系交通装备。

当全球航空巨头还在为适航认证缓慢推进而苦恼时,万丰位于青岛的制造基地已经启动DA50量产,而奥地利研发中心正在调试的VoloCity原型机,预示着城市空中交通时代的真正来临。

从浙江小厂到跨国科技集团,万丰奥威的每一步跨越都印证着一个朴素的商业真理:制造企业的边界不在于产品形态,而在于技术能力的深度与广度。当一家企业掌握了材料科学的精髓和精密制造的密码,它的舞台可以是车轮,也可以是天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