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吹激光雷达了,车企的命都攥在快手老铁手里

最近有个报告,讲真,把所有车企的脸都快抽肿了。

这报告说,2025年,车企想活命,得去快手磕头,因为那儿有2.7亿潜在的买家爸爸,其中六成在三四线城市。

这事儿翻译过来就是,车企集体悟了,与其在一线城市卷生卷死当赛博牛马,不如直接下沉,去广袤的农村大地搞闪电战。之前那些西装革履、PPT讲得天花乱坠的营销总监们,现在可能正在研究怎么在直播间喊“老铁666”才显得不那么做作。

这不叫战略转移,这叫认清现实,属于一种成年人的崩溃,不装了,摊牌了。

过去,车企觉得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是啥样的?是信息闭塞、容易忽悠、给点优惠就感恩戴德的“小镇青年”。

但现在,坏了菜了。报告里说,现在的人买车,平均要看八九个测评视频。你以为这就完了?我跟你说,这只是开胃菜。现在的消费者,人均一个汽车专业博士后学位,随身带着放大镜和游标卡尺逛4S店。

我有个在4S店卖车的朋友,上周接待了一个大哥,大哥进门一句话不说,先绕着展车走了三圈,然后掏出手机,打开一个Excel表格,上面密密麻麻列了二十多个问题。从发动机的NVH,到变速箱的供应商,再到车机芯片是高通8155还是8295,甚至连车门铰链是冲压的还是铸造的都问到了。

我那朋友当场心态就崩了,感觉自己不是在卖车,是在参加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现场答辩。大哥最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别紧张,我就是核对一下,你们说的跟抖音上那个‘大嘴说车’讲的是不是一样。”

你看,这就是现实。车企花了几个亿拍的广告大片,请了最红的明星,用了最牛的特效,结果发现,传播效果还不如一个东北大哥在田埂上,用二人转的调调夸一句:“老铁们,这车,得劲儿!”

这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所以车企们现在都学聪明了,或者说,是被逼疯了。他们发现,最好的营销,不是去教育用户,而是去用户的“信息茧房”里当小弟。用户信网红,那好,所有预算都给网红。用户信真实体验,那好,把车扔给一万个人开一万公里,让他们随便骂。

别再吹激光雷达了,车企的命都攥在快手老铁手里-有驾

比亚迪就是个开窍了的典范。他们找了一堆达人拍视频,搞汉唐的种草,结果咨询量翻了三倍,获客成本低到令人发指的一百多块。一百多块,在一线城市你连个共享单车的月卡都买不到,但比亚迪用它换来了一个潜在客户。就问你怕不怕?

别再吹激光雷达了,车企的命都攥在快手老铁手里-有驾

这背后是什么?是掀桌子式竞争法则。

以前大家还讲点体面,在规则内卷参数、卷配置。现在不了,现在是谁能用最低的成本,最野的路子,接触到最多的用户,谁就能活下来。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做蛋糕的师傅请走了,那现在这帮玩短视频的车企,就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告诉大家别在屋里吃了,路边摊管够。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讲真,我有时候觉得,现在买车跟十年前买手机差不多,眼花缭乱,最后发现还是那几个功能常用。但车企们不这么想,他们必须把车搞成一个压缩毛巾,平时看着不大,一遇水就膨胀成一个覆盖你生活方方面面的巨物。

别再吹激光雷达了,车企的命都攥在快手老铁手里-有驾

但这种技术崇拜,在下沉市场往往会水土不服。

你跟一个一年开五千公里,主要活动范围是县城菜市场到小区的用户,讲什么激光雷达、城市NOA、AI大模型,他只会觉得你这人是不是脑子有泡。他关心的是什么?是空调冷不冷,沙发软不软,一公里合几毛钱,刮了蹭了修一下贵不贵。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曾经也短暂地拥有过一台特斯拉,我深刻地理解这种割裂感。你在环路上用着辅助驾驶,感觉自己是明日世界的未来战士,结果下一个路口,一辆“老头乐”以一个匪夷所思的角度鬼魅般地切到你面前,你所有的雷达和算力瞬间都变成了摆设,唯一的反应就是猛踩刹车,然后口吐芬芳。

那一刻我悟了,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马斯克,在山东老头乐。因为后者根本不遵守任何基于代码和规则的逻辑。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混沌的、不讲理的现实场景,才是所有高大上技术的试金石。

所以,你看懂了吗?为什么新能源车在三四线城市的增长率高达70%,但燃油车的存量依然是绝对主力?因为对很多人来说,一个稳定可靠、加油方便的“铁疙瘩”,比一个需要伺候、充电看运气的“电动爹”,来得更有安全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没有机会。像五菱mini那样的“人民代步车”,在县城就是神器,它不是在扮演汽车,它是在扮演一个能遮风挡雨的、更快的电动自行车。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企比作心态崩溃的中年人,可能有点损,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还挺形象的?

那么,是不是所有品牌都得这么干呢?也不是。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品牌,自带玄学光环,比如奔驰。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它的发动机吗?是它的变速箱吗?都不是,是那个三叉星辉的标。你买的不是一辆车,你买的是一个社交名片,一个“我混得还不错”的证明。这种信仰层面的东西,很难用短视频里的“真实体验”去解构。

但在三四线用户的眼里,你这个标可能还没他车里挂的平安符值钱。世界就是这么魔幻。

所以说到底,科学的尽头是玄学,营销的尽-头是拜把子。谁能放下身段,跟用户称兄道弟,跟他们拜了把子,谁就能拿到最多的香火。车企们现在集体涌向快手,不是因为他们爱上了短视频,而是因为他们终于明白了,上帝不在富丽堂皇的发布会里,上帝在田间地头,在每一个划着手机、琢磨着明天要不要去4S店砍价的普通人手里。

他们不是在做营销,他们是在赎罪。为过去那些年吹过的牛,和对用户的傲慢,补交作业。

这作业,才刚刚开始。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