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前并肩而立,三年前分道扬镳,如今再度携手——广汽与华为的“联姻”故事比任何商战小说都更加精彩。这场价值千亿的商业博弈,最终催生了全新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启境”。
9月16日,广汽集团与华为共同宣布联合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启境”。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震动,不仅因为两大巨头的实力,更因为它背后是中国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从对抗到合作的一个缩影。
01 商业博弈,从牵手到反目再到复合
广汽与华为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回顾过去四年,双方的关系堪比一场跌宕起伏的商战大片。
2021年,广汽与华为首次牵手,当时广汽埃安已经积累了一定市场基础,销量表现不俗,对合作保持着某种“优越感”。
合作初期,广汽仅将华为视为技术供应商,仅限于利用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优势。甚至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明确表示:“与华为合作,大部分技术仍将采用自主开发的内容。”
2022年,矛盾开始浮现。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公开吐槽华为:“华为作为供应商产品虽好,但价格不受控,与之合作几乎没有议价能力。”
2023年3月27日,广汽董事会以 “11:0” 的全票结果决定终止与华为的HI模式合作,将其降级为零部件供应商。当时广汽信心满满,三年分红63.88亿元,经营状况良好。
02 形势逆转,华为模式证明市场价值
然而市场格局迅速变化。2023年9月12日,新问界M7搭载华为ADS 2.0上市,成为爆款产品。
赛力斯从2021年至2023年累计亏损81.06亿元后,在2024年实现惊人逆转:盈利59.46亿元并分红20.84亿元。
与此同时,广汽却遭遇挑战。2024年,广汽扣非亏损43.51亿元。2025年上半年,广汽亏损23.58亿元,而赛力斯盈利29.41亿元。
曾经坚决终止合作的广汽,不得不重新考虑与华为的关系。2025年1月10日,广汽董事会第四次“11:0”投票,全票通过与华为合作打造全新汽车品牌。
03 优势互补,启境品牌的战略布局
据双方规划,启境汽车将全系搭载华为乾崑最先进的智能技术。新品牌定位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面向30万元以上市场推出纯电及增程车型。
合作模式采用了创新设计:华为作为技术方案提供商,不参与整车股权投资,而广汽保留品牌主导权与销售渠道控制权。这一模式被业内视为智能化时代车企与科技公司合作的创新范式。
广汽将依托整车研发制造体系及供应链优势,负责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与渠道服务;华为则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云等全栈解决方案。
04 行业变革,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的融合趋势
广汽与华为的合作关系转变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游戏规则正在被彻底改写。2025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新能源阵营集体上位,传统车企除上汽、广汽外排名普遍下滑。
技术研发成为关键分水岭。新晋6家车企平均研发强度达4.2%,远超行业1.95%的平均值。智能驾驶军备竞赛尤为残酷,小鹏XNGP系统研发费用占比达营收的11.4%,是传统车企的3.8倍。
华为智能驾驶方案装车量突破50万台,小米汽车预售24小时订单破9万,科技公司的用户运营能力正在改写竞争维度。
05 市场挑战,启境面临的红海竞争
启境品牌进入的是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市场。根据9月第2周造车新势力销量排名,当前市场格局已经形成“零小问”阵营(零跑汽车、小米汽车与AITO问界汽车),正逐步替代传统“蔚小理”成为新势力代表品牌。
蔚来汽车也通过多品牌战略扩展市场覆盖,相继布局推出乐道与萤火虫两大新品牌,覆盖从10万至80万元的价格区间。启境将直接面对这些品牌的竞争。
同时,整体市场环境也面临挑战。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头部新势力工厂利用率达82%,但部分品牌已跌破50%警戒线。2024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退坡政策,使二线品牌单车利润减少1.2-1.8万元。
赛力斯从三年亏损81亿到一年盈利59亿的逆转,无疑成为广汽重新拥抱华为的催化剂。市场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华为需要广汽的大厂品质与制造实力,广汽需要华为的智能技术与生态赋能。“启境”不仅仅是一个新品牌,更是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探索合作新范式的试验田。
今晚的深圳,或许又有一场庆功宴。但明天醒来,等待“启境”的是问界、蔚来、小鹏、理想的重重包围。高端智能电动车的红海里,从来不缺少玩家。
> 您更看好哪种合作模式:华为与赛力斯的深度绑定,还是华为与广汽的新型合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