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HS6搞PHEV,这事儿本身不新鲜,但他们那个内饰一亮出来,我差点以为红旗产品经理的心态,跟李斌老师一起打包去宛平南路600号进修了。
怎么说呢,就是一股“不装了,我摊牌了,我就是要把所有新势力玩儿过的活儿,用一种极为用力的方式再整一遍”的决绝。这已经不是在做车了,这是在进行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对当下车圈内卷现状的无声呐喊。主题我都想好了,就叫《一个共和国长子的中年叛逆期》。
核心是那个“中控与副驾双连屏”。讲真,这玩意儿已经不稀奇了,理想是第一个把它玩明白的,核心就是把副驾上那个聒噪的人类给伺候好了,让她有事儿干,别来烦驾驶员。这是一个洞察,一个对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深刻洞察。但是红旗这个,给我的感觉不是洞察,是一种恐慌。
一种“坏了菜了,大家都有,我没有,这不行,我得有,不但要有,我还要做出一种‘朕知道了’的姿态”的恐慌。你看,理想的屏幕是家庭,蔚来的是女王,小鹏是科技,红旗这个是什么?是单位里领导突然要求全体员工学习用飞书,你不知道这玩意儿有啥用,但你必须得用,还得在周报里体现出你用得很开心的样子。
然后就是那些名字,什么“叠石理水”中央出风口,“湖心明月”扬声器,“长桥卧波”门板。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看到这些词,第一反应不是雅致,是头皮发麻。这就像一个本来挺正常的哥们,突然开始盘串、喝茶、张口闭口“格局”、“能量”、“破局”,你只会觉得他是不是被什么大师给骗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式玄学装修风”。你把这些词单独拎出来,都特别美,特别有文化。但你把它们塞进一个需要面对堵车、熊孩子、加油站和保险推销的铁盒子里,就产生了一种魔幻的撕裂感。这感觉就像你在用一个宋代的汝窑瓷碗泡速溶咖啡,你不能说它不对,但你就是觉得哪里怪怪的。你说这是中式美学?别逗了,真正的中式美学是留白,是写意,是点到为止。而现在车企搞的这些,是生怕你看不出来他有文化,直接把新华字典拍你脸上,告诉你“看,我有文化,很多很多文化!”
这就是当前车圈竞争的现状,已经不是产品层面的竞争了,是话术和概念的“修仙”大赛。我今天搞个冰箱彩电大沙发,明天他就得整一个移动的精装修电子包厢。我搞个800V快充,他就得宣称自己是“雷电法王杨永信”。大家都不谈驾驶,不谈可靠性,不谈那些最基础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太慢了,太无聊了-,卷不动。只有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才能让用户在三分钟的短视频里惊呼“666”。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车企,就是要把整个餐厅的桌子、椅子、吊灯、甚至服务员都打包塞进车里。红旗HS6 PHEV这个内饰,就是这种掀桌子式竞争法则的完美体现。“我不管用户需不需要,但我不能没有。”车载冰箱,副驾腿托,后排电动调节。加大,加大,再加大。这是一个典型的“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打法。
但这都他妈的是在干什么啊?!
讲真,我最近看牙医,那个钻头声音是真的上头,比这车里的任何噪音都恐怖。所以静音什么的,可能也没那么重要。
我特别怀念以前的汽车广告,就是一辆车,在一条没人的公路上开,配上点激动人心的音乐。简单,纯粹。现在的车,感觉不是交通工具,是一个压缩毛巾,里面泡发出来的是一个家,一个办公室,一个KTV,一个足疗店。它什么都是,但就是越来越不像一辆车。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红旗比作一个努力学唱跳Rap的中年人,好像有点刻薄。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那味儿又特别正?它有历史,有包袱,有尊严,但它又很焦虑,很怕被年轻人抛弃。于是它开始模仿,开始堆料,开始用一些自己都未必理解的“黑话”来跟世界沟通。
你看它的动力,1.5T插混,配两种电池,CLTC续航有152公里的,也有250公里的。这个参数,中规中矩,甚至有点保守。这才是它的“道骨”,一个稳重的,四平八稳的中年人。但它的内饰,又是那么的“放飞自我”,恨不得把三体人的科技都给你安排上。
这种矛盾感,才是这辆车最迷人的地方。它在用一种极度外放的形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不确定。它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成为谁,所以它选择成为所有人。
所以,这车能买吗?当然能。因为对于真正会买它的人来说,前面我说的所有缺点,比如那些用力过猛的命名,那些可能用不上的配置,都叫“情怀”,都叫“底蕴”。他们买的不是一个代步工具,而是一个符号,一个能证明“我们也能做出豪华车”的符号。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红旗也一样。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而对于不买它的人来说,这车就是另一个“典中典”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一个绝佳的观察样本,用来理解这个正在发疯、正在掀桌子、正在集体修仙的中国汽车市场。
而我们,就是那些坐在台下,看着这场大型行为艺术的观众,一边鼓掌,一边说:
“继续整活,千万别停。”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