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有意思的,值得咱们普通老百姓聊一聊。
那就是咱们国家最大的汽车厂之一,上海汽车集团,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上汽,要和华为一起造新车了。
这个新牌子叫“尚界”,第一款车叫尚界H5。
这事儿新鲜在哪呢?
就在于,上汽以前可是个“硬骨头”,有位高管曾经公开说过,跟华为那种合作模式,等于把自己的“灵魂”都交出去了,他们不能接受。
可现在,不仅接受了,还热热闹רוב地搞起了发布,这前后的态度变化,可真够大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曾经那么牛的上汽,怎么就突然想通了?
这个叫尚界H5的新车,到底是个啥样的车?
它真能帮上汽摆脱现在的困境吗?
咱们得先说说上汽为啥会来这么一个大转弯。
这事儿得从几年前说起。
就在2018年那会儿,上汽集团在国内那可是独一档的存在,可以说是风光无限。
那一年,上汽总共卖了超过705万辆车,稳稳地坐在国内车企第一的宝座上。
光是净利润,就赚了360个亿。
那时候的上汽,手上有上汽大众、上汽通用这些合资王牌,随便哪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所以人家有底气说“不”,觉得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才是最重要的,不能让别人来主导。
但是,这几年市场变化太快了,快得让人有点反应不过来。
新能源汽车一下子就火了,大家买车的口味也变了,不光看车子本身好不好开,更看重车子聪不聪明,车里的屏幕好不好用,能不能自动泊车、自动跟车。
这场大变革对传统车企的冲击非常大。
我们再看上汽这几年的成绩单,就有点让人揪心了。
销量从巅峰时期的七百多万辆,一路下滑,最近一年跌到了四百多万辆,少了差不多三百来万辆,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更要命的是利润,从三百多亿的辉煌,一下子掉到了只有十几亿,要是再刨掉一些卖资产之类的非主营业务收入,算下来主业其实是亏了五十多个亿。
这就好比一个家里原来有金山银山,突然发现主营的生意不赚钱了,开始亏本了,这谁能不着急?
其实上汽自己也努力了,也搞了几个自己的新能源品牌,比如高端的智己汽车,还有飞凡汽车,包括荣威和名爵也出了不少新能源车。
但是效果呢,不能说不好,只能说是不太理想。
这些品牌在市场上的声音不够大,销量也没能冲上去,跟现在市面上那些热门的新能源车比起来,差距还是挺明显的。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上汽在造车这个“硬件”上是世界一流的,但在智能化、软件这些“软实力”上,确实是短板。
车造得再好,如果不够聪明,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就不买账了。
眼看着自己一点点被赶超,而华为正好手握着最先进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这时候再固守所谓的“灵魂”,可能连“身体”都保不住了。
所以,和华为合作,就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甚至是必须要做出的选择了。
那么,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尚界H5,到底有啥本事呢?
虽然官方还没把所有信息都公布出来,但从现在透露出的各种消息和海报来看,我们已经能大概知道它是个什么样的车了。
首先,这辆车的“大脑”肯定是非常厉害的。
华为的大佬余承东都亲自出来给它站台,说它能带来“天花板级的体验”,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它会用上华为最新的ADS 4.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就是那种能让你在复杂的城市道路上也能省心不少的先进技术,车上还会有那个代表华为智驾的“小蓝灯”。
而且,为了让更多人能用上,它还分了高低配。
高配的车型会装上激光雷达,看得更远更准;低配车型可能就用纯视觉方案,也就是只靠摄像头,这样一来,价格就能降下来。
可以说,尚界H5的出现,一下子就把体验华为高级别智能驾驶的门槛给拉低了。
其次,这车的动力系统也很符合咱们现在的需求。
从海报上看,车身两边都有盖子,一个用来加油,一个用来充电。
这就很清楚了,它肯定是增程式电动车。
这种车开起来是电车的安静顺滑感,但它车上还带一个小的汽油发动机,这个发动机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像个充电宝一样,在电池快没电的时候给电池充电。
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纯电车跑长途的里程焦虑,又能享受到电车的驾驶感受,平时在城里上下班就用电,成本很低,可以说是目前一个非常完美的解决方案。
这套增程系统肯定也是华为提供的,至于那个用来发电的发动机是上汽自己造的还是外面买的,现在还不确定,但这也说明了双方合作的深度。
再来看看这车的尺寸和价格。
尚界H5应该是一台中型SUV,车长大概在4米8左右,这个大小非常适合咱们中国家庭使用,空间足够,开起来也不会觉得太大。
最关键的是价格,官方透露的范围是在15万到25万之间。
这个定价非常聪明,它正好和华为合作的另一个品牌“问界”旗下的M5错开了,问界M5主打的是25万以上的市场。
如果尚界H5的起步价真能做到像大家猜的那样,在16万左右,那可就太有竞争力了。
你想想,花十六万,买一台上汽造的中型SUV,里面装着华为的智能系统和增程动力,这在同价位的车里,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上汽和华为这次合作,是一次真正的强强联合,各取所需。
上汽有国内最顶尖的汽车制造能力和供应链管理经验,它知道怎么造出一台好车;而华为有最前沿的智能化技术,它能赋予这台车一个聪明的“大脑”。
这两家走到一起,正好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这对于咱们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它探索了一条传统汽车巨头和科技巨头如何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当然,最后这车到底能不能成功,还要看上汽这次的决心有多大,是不是真的愿意放下身段,全心全意地去投入。
但不管怎么说,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市场上多了一个如此有特点、有实力的新选择,总归是一件好事,也让我们能以更亲民的价格,体验到最顶尖的智能科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