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任何试图用商业逻辑去分析当年大众在中国的操作,都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是天真的。因为那根本不是商业,那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权力的游戏”,一场关于“父子关系”的重新定义。
最近总有人问,大众的途观和探岳,到底是不是一个车?我跟你说,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修仙小说里,师出同门的大师兄和二师兄,是不是同一个人?废话,当然不是。但他们练的功法,是不是一个师傅教的?那必然是。谁是师傅?德国大众。
大众刚来中国那会儿,那姿态,简直就是“三体人”降临,手里拿着技术的水滴,看着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就像看一群还在玩泥巴的原始人。它不是来跟你交朋友的,它是来当“爹”的。一汽和上汽,就是它最早认下的两个“义子”,一个在北,一个在南。
一开始,爹还是有点偏心的。好东西,比如途观这个能下金蛋的SUV,就给了南边的上汽。结果上汽也争气,愣是把途观这块“压缩毛巾”给泡发了,一度加价提车跟玩儿一样,赚得盆满钵满。上汽靠着途观,眼看就要在SUV这个赛道上“羽化飞升”了。
这时候,大众这个当爹的,心态就有点微妙了。它一看,坏了菜了,这个儿子有点太壮了,腰杆子硬了,以后不好管了。这不行。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是制衡。是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觉得自己是唯一的爱。于是,大众不装了,摊牌了,它做了一个堪称“端水大师”的典中典操作。
它没有去削弱上汽,那是下策。高手过招,讲究一个杀人于无形。它直接扭头对北边的一汽说:“儿子别哭,爹给你开个小灶。”于是,一个叫“探岳”的东西就诞生了。这玩意儿绝了,它不是什么全球车型,它就是大众给一汽量身定做的“途观平替”。平台一样,技术同源,尺寸稍有差异,连长相都像是失散多年的兄弟。
大众这手“制衡”玩得炉火纯青,堪称跨国企业管理的艺术品。它对两个儿子说:你们俩,都给我卷,往死里卷。你们争来的市场,大头都是我的;你们打价格战,反正核心技术和利润都在我手里。你们是演员,我才是导演。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好几辆大众车的中年人,对这种感觉太熟悉了。你以为你买的是“德味”,是高速稳如老狗的底盘,其实你买的是大众早就给你设定好的一套“楚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的选择,你的鄙视链,甚至你加95号油的优越感,都是被安排好的剧本。你以为你是玩家,其实你只是个NPC。
别跟我扯什么MQB平台,什么EA888发动机。讲真,这些技术名词在普通消费者眼里,跟便利店饭团包装上的配料表没啥区别,反正都是看不懂的天书。大家只知道,这车开起来像大众,那车摸起来也像大众。这就够了。大众就是通过控制这个“技术澡堂子”,来确保一汽和上汽搓出来的泥,味道都差不多。搓澡师傅是德国来的,搓什么部位,用什么牌子的搓澡巾,都得听师傅的。搞了半天,原来我们就是个代工厂啊!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大众有点像《道诡异仙》里的坐忘道,把一汽和上汽都当成了自己的“肉身”,让他们在前面冲,自己躲在后面修炼飞升。
这种策略,在那个我们自己造车还像是在拼装“老头乐”的年代,是无解的。我们确实没技术,没品牌,没经验。人家把饭喂到你嘴边,你除了感恩戴德,你还能干嘛?虽然得到了销量和利润,但一汽和上汽,就像被套上了“金钟罩铁布衫”,你很能打,但你永远也长不成自己的样子。你的上限,被大众这个“爹”给锁死了。说白了,这就是一种精心包装的殖民。你帮我卖车,我分你点钱,但你永远别想自己造车。想学?门儿都没有。核心技术?想都别想。
但时代变了。变得有点快,快到让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自己的新能源车,开始掀桌子了。而且不是掀你一张桌子,是直接把整个餐厅给爆了。当比亚迪们开始用998的价格去定义A级车,当理想们开始用冰箱彩电大沙发去重新教育市场的时候,大众的那套“父子关系学”突然就不好使了。
因为新来的玩家,他们不跟你论辈分,他们只想让你“成盒”。
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一汽和上汽,虽然还跟大众合作,但也开始疯狂搞自己的东西了。他们开窍了,悟了,也颠了。因为他们发现,再抱着“义父”的大腿,可能下一秒连人带腿就一起被时代的泥石流冲走了。
那么,现在我们自己的品牌起来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赢了?
不,你想多了。这只意味着我们终于学会了怎么当一个合格的爹,轮到我们去给别人找儿子了。这套玩法,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就问你怕不怕?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