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五款新品齐发,狠抓营销短板,出海同步推进

“一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它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方式去‘奔跑’?”看到深蓝汽车这次新品发布和后面的动作,我脑袋里第一时间冒出这个问题。新能源这摊水现在看着热闹,里面的鱼可相当不好当。你要不努力点,马上就被“卷”上岸了;你要是蛮干一通,很快亏到裤衩都不剩。深蓝现在这么快一口气推五款产品,外加把营销短板补齐,是不是就等于能压过一众对手了?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

深蓝五款新品齐发,狠抓营销短板,出海同步推进-有驾

先看看这次深蓝的操作,一上来就五款产品齐发。奔跑一词说得很热血,摆出了一副“要干票大的”架势。但五个新车型同时丢出来,真的能个个成爆款吗?你说发布会现场的气氛肯定嗨,但市场冷不冷静,一说销量就全露馅。说白了,现在做新能源要爆款不是靠车多,而是靠把一两辆“打爆”在用户心里。中国市场这几年,已经被“换壳”、“微创新”洗礼得太多了,消费者根本不缺产品,缺的是“心动”和信任。

再看看深蓝现在的策略——什么大单品,大爆品,这听起来是对的,但吃这碗饭得讲究方法。我举个例子,今年卖得最火那些新能源车型,它要不就是直接对行业方向有大影响,要不就是能让用户闭着眼“无脑买”。问句:深蓝这几款新品,哪款能做到“闭眼买”吗?还是说大家得拿着放大镜对着配置单掰扯一下午,最后咬牙下单?如果是后一种,那和“爆品”其实没啥关系。本质上,这轮五款新品,更像是在“抢占坑位”,而不是迅速打造人心里的爆品标杆。

讲配置,深蓝S07的武装程度说实话确实很“卷”,什么华为乾崑ADS 4 SE系统、2.5K超大屏、冷暖冰箱、双重动力选择等,通通丢给你。可大家有没发现,现在新能源领域里“堆料”变得太容易了。你有高算力芯片,他也有;你说AR-HUD,他也整一个;你有极致续航,隔壁能跟进的三个品牌也在PK数据。深蓝这种玩法虽然能吸引第一拨早期用户,但接下来其实就要比细节——比如辅助驾驶到底好用到什么地步、车机流畅不流畅、售后如何、OTA是不是管用。别把所有牌都打在“花里胡哨”的地方,该把重心往“用起来到底爽不爽”上头倾斜一点。现在的车主,买的是未来两三年每天都用得到的“伴侣”,你不能光靠参数堆一篇PPT稿让人记住你。

你要说S09超长续航超充版这种,其实也是现在市场大趋势。什么电池换代、4C、5C超级快充,主打的就是“补能焦虑”那茬事。问题来了,深蓝这套基础设施、补能网络,真的能配得上产品定位吗?有多少用户买了以后发现高速服务区不够多,或者一用快充就掉电掉得更猛?这种事,宣传基本不会提,“实际使用体验”成了品牌生死线。现在新能源车企,谁最后死在用车体验四个字上,绝对不意外。

这次深蓝新品布局“出海”,与此同时S05和S07也在欧洲同步开卖。又来了一个设问: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全球化到底该怎么玩?做单纯的“大出口”,靠第一波红利,还是要靠品牌、服务,甚至生态全部一起卷?深蓝这次喊得很响,说不是小打小闹了,要走系统性的出海路子。但细想,“系统性”背后是整个公司到每一环都得起变化。产品、品牌、渠道、售后,甚至补能配套,哪个跟不上,都可能在欧洲市场栽跟头。尤其aggressive的目标销量(S05、S07月销2万辆、1.5万辆),听起来有点激进。造车新势力在海外的问题早就不是能不能卖出去那么简单——你在国内能卷出天花板,但全球消费者认不认你,还得重新考试。

做大爆品,光靠产品不靠谱,营销一样得跟上。深蓝显然对自己的营销短板心知肚明,这次把荣耀前CEO姜海荣请上车,就像把搞机圈吹得最出色的人请来做新能源“段子手”。这里有没有隐患?说实话,新能源车和手机这个行业看着接近,实际上“坑”特别多。手机用户群逻辑和买车群体、决策流程完全不一样。深蓝要营销突围,那核心还是“体验感”,不能再犯以前那种用力过猛踩雷区的错。市场不是一味靠密集宣传救得回来,得是真正用用户视角设计东西。要让人觉得不是品牌在卖产品,而是和用户站一起解决问题。

再说到技术、生态,看深蓝不光只会“炒热闹”,还准备往“下游”去补生态短板。和IGBT大厂合作、南京数智工厂上线,这些布局肯定能为电驱、芯片这些核心领域加不少分。但千万别光停留在宣传层面。老百姓其实更关心:硬件好不好用,软件OTA稳不稳定,用久了能不能一直保持新鲜感。企业什么最核心?不是口号,是能不能兜住客户用车的全部得失和可能的痛点。

深蓝五款新品齐发,狠抓营销短板,出海同步推进-有驾

年度销量目标给得挺靓,2023年定到36万辆,已经完成了一半多。可现在“上量”其实比想象难得多。今年新能源“车海”早就到处是了,对手更是卷到地心。最近那些走红的车,要不就是价格打穿底线,要不就拿直接智能驾驶搞实验。深蓝全年冲击这个目标,核心问题其实只剩下“用户能不能形成自来水口碑”。我们看前几年造车新势力发展,哪个能“用口碑打动用户”,哪怕一开始慢点,最后反倒熬出头了;哪家老想着拼新车、拼参数、拼动态效果,反而动静最大,最后摔得更快。所以问题回来了,深蓝今年这一轮“集体奔跑”,到底想把公司变成“用户念念不忘的产品型企业”,还是一个“季度冲量的制造工厂”?

深蓝五款新品齐发,狠抓营销短板,出海同步推进-有驾
深蓝五款新品齐发,狠抓营销短板,出海同步推进-有驾
深蓝五款新品齐发,狠抓营销短板,出海同步推进-有驾

说一千道一万——新能源行业就是一场关乎细节和情怀的长期战。拿下大单品大爆品、成为“国货希望”,靠的不是一次性的产品堆叠,而是干货不断的迭代和极致体验的长跑。而真正决定用户买不买单的,其实只有一句话:这玩意适合我吗?好用么?出故障了有人帮忙修不?天天开着舒心不?

如果深蓝真能把华丽配置、技术亮点、营销亮拳,全部融进让用户省心且喜欢的体验之中,那爆品也好、全球化也罢,市场自然买账。否则,不论你今天“刷屏”多少媒体,明天如果没有细水长流的口碑支撑,一切都会像风吹过的大热闹,最后只剩个寂寞。新能源赛道现在拼的是综合实力,也是“谁能跑得远”,不是谁能蹦得高。

那么,深蓝能不能把这一波产品和战略,落得长红而非昙花呢?这是市场接下来要给的答案,也是所有“奔跑在路上”的车企必须认真掂量的现实。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