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大众摊牌了:当燃油车学会了电车的“魔法”

最近,上汽大众和一家叫卓驭的公司,搞了个大新闻,给旗下的燃油车Pro家族,装上了一套据说很牛的辅助驾驶系统,号称要实现“油电同智”。

不装了,大众摊牌了:当燃油车学会了电车的“魔法”-有驾

这四个字听着就特别带劲,透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强。

讲真,这几年燃油车企的心态,就像是班级里曾经次次考第一的学霸,突然发现新来的插班生不考数理化,改考唱跳rap了,而且老师和同学还都觉得这么考才是未来。

学霸能怎么办?学霸也很绝望啊。

只能一边骂骂咧咧说唱跳rap是歪门邪道,一边晚上回家偷偷跟着视频练“机你太美”。

上汽大众这次的动作,就是典型的“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把自家苦练多年的成果拿出来说,你看,我也会唱跳了,而且我底子好,气息稳,比那些小鲜肉强多了。

这个所谓的“油电同智”,本质上是一场燃油车阵营的“自救运动”。

核心逻辑非常简单粗暴: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如果说之前的新能源车企,是在燃油车的宴席上,默默把最贵的蛋糕给端走了。那么现在大众这种老牌巨头醒过味儿来了,他们想干的,已经不是抢回蛋糕那么简单了,他们想直接把餐厅给爆了,告诉所有人,别吃了,都别吃了,大家一起从头再来。

这个用来引爆餐厅的炸弹,就是卓驭给大众装上的那套“电子义肢”,官方名叫IQ.Pilot。

他们开了一场发布会,又是场地测试,又是什么大湾区环线实测,搞得花里胡胡哨。什么异形障碍物、施工路障、掉落纸箱,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意思就是,你看,我这套系统,不光能用,而且还能在一些特别极限,特别不讲理的场景下用。

不装了,大众摊牌了:当燃油车学会了电车的“魔法”-有驾
不装了,大众摊牌了:当燃油车学会了电车的“魔法”-有驾

这其实是在回应一个核心焦虑:凭什么智能驾驶就得是电车的专属?

过去,大家总觉得燃油车和智能驾驶,就像豆浆和可乐,不是一个次元的东西。燃油车复杂的发动机、变速箱、传动系统,像一个脾气古怪的机械老大爷,你想让他听懂代码的语言,那可太难了。

不装了,大众摊牌了:当燃油车学会了电车的“魔法”-有驾

所以大众和卓驭花了七年时间,干的就是“驯服”这头机械巨兽的活儿。

他们给这头巨兽装上了一双800万像素的“写轮眼”,学名叫“卓驭惯导双目 立体视觉系统”。这个名字一听就特别修仙,感觉下一秒就要渡劫飞升了。

它的原理,就是像人眼一样,通过两个摄像头去看世界,形成立体视觉,能判断物体的距离、形状、速度。官方说它能生成高精度稠密点云,能识别各种异形、悬空、动态的非标障碍物。

翻译成人话就是:它能看见东西,而且看得挺清楚。

但看得清楚,和做出正确的反应,是两码事。

自动驾驶真正的难点,从来不在于实验室里能识别多少种障碍物,而在于现实世界里,一个老大爷能以多么清奇的角度,骑着一辆老头乐突然从绿化带里窜出来。

自动驾驶技术的终极考官,不是特斯拉,也不是谷歌,而是中国马路上那些不讲武德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姿势帅,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那套价值百万的传感器和算法,在大爷朴素的物理学法则面前,一文不值。

所以,卓驭的CEO沈劭劼出来站台,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智能三大原则”:安全至上、忠诚协同、自我保护。

这套嗑,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像科幻小说里的机器人三定律?典中典。

安全至上,就是系统得兜底,不能发疯。忠诚协同,就是人机共驾,系统得听话,别老跟司机抢方向盘,搞得像方向盘成精了似的。自我保护,就是系统发现司机睡着了或者嘎了,能自己想办法靠边停车打双闪。

听起来很美好,是是是,都对。

但我作为一个开过不少所谓“德味”车的中年人,我听完这些,心里其实没什么波澜。因为我知道,这些技术的实现,背后都是一行行冰冷的代码。而现实的路况,是一首混乱的、充满了人类偏见和情绪的交响诗。

你代码写得再好,能算出一个外卖小哥为了抢那30秒,会做出怎样极限的走位吗?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讲真,整个车圈现在干的事儿,难道不蠢吗?

大家都在疯狂地堆料,卷算力,卷屏幕,卷冰箱彩电大沙发。仿佛只要把车子变成一个移动的精装房,消费者就会买单。

不装了,大众摊牌了:当燃油车学会了电车的“魔法”-有驾

可大家忘了,车,首先是用来开的。

大众这次的反击,聪明就聪明在,它没有去卷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它说,你们电车能做到的智能驾驶,我也能做到,而且是在我这台经过几十年市场验证的、机械素质过硬的燃油车上做到。

这是一种降维打击。

它直接把战场拉回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对于那些内心深处依然对“德系品质”、“机械素养”有信仰的用户来说,这简直是天大的福音。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就像有些用户买奔驰,他们买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徽标带来的社交价值。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

大众的用户也是一样,他们喜欢的是那种扎实的底盘,那种“指哪打哪”的操控感,那种关门时“嘭”的一声带来的厚重安全感。现在,大众告诉他们,这些你喜欢的东西都还在,我还额外送你一套顶级的智能驾驶系统,一个全国都能开的NOA。

就问你怕不怕?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刻的市场洞察。他们发现,不是所有人都想买电车。有里程焦虑的,有充电不方便的,有单纯就是喜欢发动机轰鸣声的。这群庞大的燃油车用户,在过去几年里,像是被时代抛弃了一样,眼巴巴地看着电车车主享受着各种智能化的便利。

现在,大众就是要做这个“车圈重塑师”,把这群被遗忘的人,重新拉回牌桌。

他们搞的那个场地测试,故意设置了模拟城市道路的细小障碍物,这招非常狠。因为这是在含沙射影地攻击那些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的方案。意思就是,我用纯视觉,两个摄像头,就能搞定这些犄角旮旯的破事,你们那些堆了一身雷达的,行吗?

这已经不是技术路线之争了,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法则,在当下的汽车市场,才是常态。不存在什么体面和共赢,只有“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极限施压。

大众这一次,算是开窍了,悟了。它不再执着于跟新能源车拼三电,拼续航,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聪明的路:用你的魔法来打败你。

它把原本属于新能源车的“智能”标签,像一张压缩毛巾一样,泡在燃油车的汪洋大海里,瞬间膨胀,覆盖了整个市场。

不装了,大众摊牌了:当燃油车学会了电车的“魔法”-有驾

同行看了也得傻。

这套打法能不能成功,现在还不好说。毕竟,消费者的心,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但大众至少给所有传统车企打了个样:不要放弃治疗。

与其抱怨规则不公,不如自己下场,把规则也变成对自己有利的样子。

讲真,有时候我觉得,车企之间的竞争,跟玄幻小说里神仙打架没啥区别。大家都在秀法宝,比神通。今天你祭出一个“800V高压平台”,明天我就掏出一个“一体式压铸车身”。卓驭这个“惯导双目”,听起来就像是某个门派的独门秘籍,“金钟罩铁布衫”之类的。

最终,这些神仙打架,苦的都是消费者。我们被各种高大上的名词和参数搞得晕头转向,最后买车,可能还是凭眼缘。

但无论如何,大众这波操作,都值得尊重。

它至少证明了一件事:在智能化的浪潮面前,燃油车并没有束手就擒。它只是需要一个机会,一个像卓驭这样的技术伙伴,给它装上一个新的、更聪明的“数字脑子”。

最终,无论油车还是电车,殊途同归,都要解决一个终极问题:如何让一个中年男人,在堵车堵到心烦意乱的时候,能有一个安全、可靠、并且不那么烦人的电子陪驾,让他可以腾出手来,回一条老板的微信。

对,就这么简单,但又这么难。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