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还是起飞?长安汽车激增500%专利背后的技术野心与焦虑
01
说个有意思的,我有个朋友。这哥们在南京做动力总成研发十来年,去年跳槽到长安。当时我还挺疑惑:长安哪来的底气拼技术啊?没想到,最近他朋友圈天天晒实验室撸代码、测混动系统,说‘现在公司最缺的不是预算,是能把专利做出成果的人’。
02
这两天,我刷专利公报又看见了新的长安身影。不好意思,还是那个熟脸。长安汽车新发的专利名称叫‘确定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电池的目标SOC的方法和装置’。说人话,就是混动车的电池SOC(也就是电量百分比)到底该设成多少才最省油、最安全、寿命最长,这套办法他们有新动作了。
专利号PCT/CN2024/076063。公布时间,定在2025年8月7日。你别小看这个。去年到今年,长安国际专利直线拉满,企查查上数据显示,今年已经出了48个专利,跟去年同期比,涨了500%。
03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这玩意有什么用。打个比方,SOC阈值调得像做火锅底料。辣一点不行,油太多还熬坏锅底。电池SOC低了,寿命掉得飞快;高了,能耗就成谜。有人觉得‘大不了别让电池亏电呗’,可真要做产品,光凭经验拍脑门就悬了。
本身混动的最大麻烦,就是油电切换的时机和深度。核心壁垒就在SOC算法。尤其电池原材料一年涨一年,出问题按照新国标(比如GB 9743-2024)还能追责到厂家头上。谁算法更好,谁省钱不挨罚,谁才有未来。
其实,这也是国内车企现在集体猛冲专利数量的根本原因。不光是面子工程,是真的要用这些算法,把自己从模仿欧美日的老路里扳出来。
04
不过你要问我,这种专利是不是一定就是新突破?也不全是。我们编辑部有修理师傅说过,有的专利说白了就是‘重新发明轮子’。但今年长安砸钱砸得是真多。年报显示2024年65.05亿R&D(研发)投入,涨了8.79%。公司在那儿花真金白银搞脑力活,肯定有野心。
而且,现在国内混动动不动就拿AITO、理想、比亚迪、丰田做参照。但翻开细节,你会发现核心玩家都在卷SOC目标算法。背后拼的,无非谁家能让你花同样电池用得久一点、省点油。
05
有一种说法我得反驳下,‘国内自主品牌只会抄西方技术’。我不认同。你可以觉得长安的混动实际表现还行吧,谈不上多惊艳。但起码人家敢砸钱,大批量出国际专利。你不写下来,核心高度算法就永远被别人卡着。
我自己以前在合资技术岗位上待过。技术专利是真的生死线。被人提一嘴专利号,你就只能掏钱买。没人想在自己主场长年打下手。
回头头疼的可能还是怎么把专利里的算法落地。毕竟工程师的痛苦和投资人想看的‘数字’不一定对等。研发体系大了,每年投那么多钱,最后还是要拼量产、拼可靠性。
06
所以,咱做车主的看这些国际专利呢?有啥实际意义?其实远比表面上震撼。混动SOC目标怎么定,以后直接影响你油耗、电耗和电池寿命。等哪天开着长安出远门,发现续航和小电池寿命比同级竞品多撑三年,背后就是这堆专利和研发的‘苦功夫’。
但当下你说要立马让谁买单,不现实。新专利有用,得看量产落地速度。等长安真能做成行业范本,咱们再好好体验一把。眼下只能看着48个国际专利,偷偷期待有点技术大新闻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