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持续走低,北方地区新能源车主的“续航焦虑”再次成为焦点。近日,多位比亚迪海豚车主反馈,车辆在冬季实际续航里程出现显著下滑,部分情况下续航兑现率仅达50%左右,引发广泛关注。
实测数据:低温下续航折损明显
根据某汽车媒体在华北地区进行的冬季实测,比亚迪海豚时尚版(NEDC续航405公里)在平均气温-5℃的环境下,开启空调制暖(24℃自动模式)行驶城市及快速路,实际续航里程为210公里左右,续航兑现率约52%。在更极端的-15℃条件下,部分车主表示续航甚至降至180公里以下。
测试人员指出,冬季续航下降是电动车的普遍现象,但海豚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出的折损幅度仍超出部分车主的心理预期。一位北京车主表示:“平时通勤往返60公里,夏天一周充一次电绰绰有余,现在冬天得充两次,确实不方便。”
技术解析:为何冬季续航“腰斩”?
业内技术人员分析,冬季电动车续航下降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
首先是电池化学特性。目前主流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活性降低,充放电效率会自然下降,这是行业共性难题。
其次是空调能耗。冬季暖风空调采用PTC加热,其功率较高,能耗远高于夏季空调。实测显示,海豚在冬季开启暖风后,每小时额外消耗电量约1.5-2度电,直接影响续航表现。
此外,低温下车辆传动阻力增大、胎压变化等也会增加能耗。某品牌技术总监坦言:“目前技术条件下,冬季续航打七折属于正常表现,五折则意味着使用条件较为严苛。”
车主心声:北方用电车需精打细算
多位北方车主反映,冬季用车不得不改变习惯。“现在出门前都要规划路线,计算电量,不敢开长途。”一位河北车主表示,“家里有充电桩还好,如果依赖公共充电站,冬季排队时间更长,体验确实打折扣。”
也有车主提出应对策略:夜间停放地库、使用预约充电功能在出发前加热电池、巧用座椅加热替代部分空调等。但这些措施意味着车主需要为续航付出更多精力。
行业视角:技术升级仍在路上
面对冬季续航问题,车企也在持续寻求突破。近年来,比亚迪陆续推广的热泵空调技术,可将能耗降低约30%-40%;电池包智能温控系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低温影响。然而,这些技术在实际极端环境下的提升效果仍有限。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指出,当前消费者对电动车续航的期待值与实际表现仍存在落差。“一方面需要企业持续提升技术,另一方面也需要消费者更理性认知电动车特性,尤其是北方用户应充分考虑冬季续航衰减因素。”
比亚迪海豚的冬季续航表现,折射出当前电动车在北方市场推广面临的现实挑战。随着电动车普及率不断提升,如何平衡技术突破与用户预期,如何完善用车生态,成为行业必须直面的话题。对消费者而言,在选购电动车时,结合自身用车环境和需求,理性看待官方续航数据,或许能减少日后用车时的心理落差。
(本文基于实测数据及车主访谈撰写,旨在客观呈现电动车冬季使用现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