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咱们身边的车市可真是越来越热闹了,尤其是新能源车,简直是换着花样地来。
以前大家聊的都是纯电动车,续航多少,充电快不快。
可没过多久,一种叫“增程式”的汽车火了起来,听上去特别吸引人。
车企宣传说,这种车,在城里开就用电,跟纯电车一样安静又省钱;要是想跑长途、回老家,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因为它自己带着个“发电机”,能烧油发电,彻底告别续航焦虑。
听着是不是觉得这简直是完美的解决方案,把电动车和燃油车的优点都占了?
一开始,大家确实是这么想的。
理想、问界这些牌子卖得风生水起,后来连别克、智己这些传统和新势力品牌也纷纷下场,工信部每批新车目录里,总能看到几款新的增程车。
一时间,好像不搞个增程技术,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造新能源车的。
但是,随着马路上跑的增程车越来越多,买得早的那批车主,慢慢地就开始在网上或者跟朋友聚会时吐槽了,说这增程车开起来,跟当初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有些问题还挺让人头疼的。
最集中的一个抱怨,就是车子在电池电量不足,也就是所谓的“亏电”状态下,开起来感觉特别没劲。
有位车主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说去年放假,开着自己那台挺有名的增程SUV,带着一家老小去西藏自驾游,本来是件挺惬意的事。
刚出发的时候,电量满满,车子开起来动力十足,提速超车都很有信心。
可长途路上开了几百上千公里后,电池里的电用得差不多了,全靠车里的那个小发动机(也就是增程器)来发电驱动。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在高原地区想超一辆慢悠悠的大货车,他一脚油门踩下去,只听见发动机在前面声嘶力竭地吼叫,转速很高,声音很大,可车速就是提不起来,干着急没办法,感觉车子一下子从“猛虎”变成了“病猫”。
而且为了让这个小排量发动机在高负荷下持续工作,还得加价格更贵的95号汽油,他仔细算了算,亏电状态下跑,一公里路烧油的成本竟然要七八毛钱,比他朋友的纯燃油SUV还要贵。
这下可把他郁闷坏了,说好的省钱呢?
说好的没焦虑呢?
动力焦虑这不就来了嘛。
其实这位车主的经历不是个例。
增程车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个相对较小的发动机,专门负责发电,然后用电来驱动车轮。
在电量充足时,电池和发电机可以一起使劲,动力自然很猛。
可一旦电池没电了,所有的动力来源就都指望那个小发动机了。
这就好比一个壮汉干活,平时吃得饱力气大,突然有一天只让他喝稀饭,你还指望他能扛起一百斤的大米,那肯定是不现实的。
那个小发动机就是做“稀饭”的,而驱动电机这个“壮汉”在急加速、爬坡时需要的是“大鱼大肉”,供应跟不上,动力自然就下来了。
另一个让很多城市车主烦恼的问题,是纯电续航里程“打折”太厉害。
比如一位在上海的车主,买车时看到宣传册上写着纯电续航能达到两百多公里,心想这下好了,平时上下班通勤,周末去周边玩玩,充一次电管一个星期肯定没问题。
结果实际用下来才发现,夏天开着空调,冬天开着暖气,续航里程就得打个七八折,要是再遇上早晚高峰堵车,走走停停,实际能跑个一百五十公里就算不错了。
这么一来,原本计划的一周一充,变成了两三天就得找个地方充电,不然心里就不踏实,那种便利性大打折扣,感觉还是挺麻烦的。
除了这两个核心问题,电池的长期耐用性也是大家心里的一根刺。
毕竟新能源车最贵的就是那块电池,谁都希望它能用得久一点。
可现在市面上大部分增程车,开个四五年,就能明显感觉到电池衰减,纯电能跑的里程越来越短,这不仅影响使用体验,未来换车的时侯,二手车价格也会受很大影响。
再加上增程器启动时传来的噪音和振动,也让很多人觉得,这车的高级感和电动车的静谧体验,打了折扣。
就在大家对增程技术的这些“通病”快要习以为常,甚至开始怀疑它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技术方向时,汽车界的“老大哥”通用汽车站了出来,说他们搞出了一套新的增程系统,号称能把这些问题一次性解决掉。
这套系统他们叫做“PHEV智电插混技术”,听起来挺专业,但它解决的问题却非常接地气。
首先,针对“亏电没劲”这个最大的痛点,通用宣称他们的新技术能做到亏电和满电状态下的加速性能几乎没有差别。
这意味着,无论你的电池还剩多少电,只要你想,它就能给你提供充足的动力,再也不会出现刚才说的那种在高原上超车费劲的尴尬场面了。
他们通过使用效率更高的发电机和更智能的能量管理策略,确保了在任何情况下,驱动电机都能获得足够的电力支持。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在电池技术上的突破。
根据通用公布的实验室数据,他们的新电池经过了极其严苛的测试,模拟正常使用的话,寿命长达四十三年,就算你开着它跑上六十四万公里,电池容量的衰减也微乎其微。
这个数据如果放到现实中真的能实现,那基本上就意味着这块电池可以陪着这辆车一直到报废,车主完全不用再为电池寿命和衰退问题而焦虑了。
这对于整个新能源车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在大家关心的油耗方面,这套新系统也做得不错。
官方数据显示,它的百公里亏电油耗只有5.9升,比现在市面上很多同级别的增程车要低15%左右,真正做到了长途出行也经济实惠。
而且,他们还给车子配了一个59升的大油箱,加满一箱油,通过增程器发出来的电量,足足有将近250度。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差不多够一个普通三口之家用上一个月的电了。
这让这台车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更像是一个移动的“超级充电宝”,周末全家出去露营,想用电磁炉、小冰箱、投影仪,完全没问题。
至于之前被吐槽的噪音和振动,通用也下了大功夫。
据说经过优化之后,增程器在启动工作时,车内的人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方向盘的抖动也控制得非常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电动车那种安静、平顺的驾驶感受。
可能有人会好奇,通用一个传统的汽车巨头,怎么突然在增程这个领域变得这么厉害了?
其实,人家还真不是半路出家。
早在二十多年前,当国内很多车企还在研究怎么造好一台发动机的时候,通用就已经推出了像雪佛兰沃蓝达(Volt)这样的增程车型,可以说是这个领域的“鼻祖”了。
这么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数据沉淀,才有了今天这个成果。
他们这次基于全新的“逍遥”架构,把各种硬件和软件深度整合,特别是在热管理系统上下了功夫,确保了车辆无论是在零下四十度的东北严寒,还是在海拔几千米的高原地区,动力系统都能稳定、高效地工作。
如今,国内的增程车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
除了我们熟悉的理想、问界,连蔚来、阿维塔这样的品牌也宣布要加入战局。
通用带着这套看起来很“能打”的新技术入场,无疑会让这场竞争变得更加精彩。
它用具体的技术指标,直接回应了消费者最关心的几个核心问题。
当然,实验室数据和宣传说得再好,最终还是要看量产车开起来到底怎么样。
毕竟,过去也有一些品牌宣传时数据惊人,但实际表现“翻车”的先例。
但无论如何,这种以解决用户痛点为目标的技术竞争,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件大好事。
它会推动整个行业不断进步,逼着所有厂家都拿出真本事,而不是停留在营销概念上。
如果通用这次真的能兑现承诺,解决掉增程车亏电性能差、续航不准这些老毛病,那未来大家在买车的时候,可能真的要重新审视一下这项技术了。
反正对我们来说,选择越多,技术越透明,就越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