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巢林,不过一枝”。
高速限速,这事儿啊,简直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说它紧要吧,性命攸关,马虎不得。说它妥帖吧,有时候真想诘问一句:“是不是脑壳被驴踢了?” 舆论场上,最近为此龃龉不断,不少人质疑:何不索性勒令时速止于144?那溢出的两成余量,莫非是留给诸位飙车的?
这桩事体,得从头厘清。眼下高速公路通常限速120,外加一条“不成文法”,超速幅度在两成以内,便可网开一面。这规矩又是从何而来?坊间传言,是为了让大家超车更为稳妥。试想一下,左侧车道蜗行牛步,你总得超将过去吧!超车必然要提速,一提速便容易触及限速红线!万一前方恰好架着测速仪,一脚急刹,岂不更添险象!是以,留些许裕量,让你稍快些许超过去,莫要过于掣肘。
听上去倒也并非全然无理。巨型车辆以100码的龟速蠕动,你以120码超而越之,大致需耗时30秒,驶出约莫一公里之遥。若是以140码疾驰,则15秒便可搞定,七百米足矣。时间缩短,风险自然随之降低。
然而,人心这玩意儿,着实难以捉摸。限速100,有人敢开120;限速120,他便敢飙到140!倘若真敢将时速勒令于140,怕是不知有多少人要窜升至160!这可不是戏言,道路之上,安全重于泰山啊!
鄙人曾有一友,便曾遭遇过类似情境。其人驰骋长途,高速限速100,他想着超个车,稍稍加了点油门,结果便被摄录,罚款200大洋。他当时便颇感狐疑,不是说有两成宽容度吗?后来方才醒悟,国道之上超速,可没这等优待!
此事亦昭示了一个问题,规章制度是一回事,贯彻执行又是另一回事。你断然不能冀望所有人皆能恪守不渝,总有人心怀侥幸,意图窥伺空隙。
言及此处,又联想起另一桩轶事。有位网友发帖抱怨,他午后前往银行办理事务,排队等候至四点有余,眼看银行即将闭户谢客,心中焦灼万分。结果银行职员告知,无妨,我们可为你延时半个钟头,六点之前办妥即可。这听起来似乎颇具人情味,但细细思量,为何不径直宣告六点收工呢?这便如同高速限速,明明可以更为明晰,为何偏要弄出一个“超速两成不罚”的暧昧地带呢?
归根结底,仍旧是个权衡之道的难题。一方面,要顾及现实情状,为超车留出些许腾挪空间;另一方面,又要杜绝超速驾驶,保障行路安全。这其间的拿捏,着实不易。
有人云,此事与车辆亦有关联。几万元的新能源车,行至120码便觉飘忽不定,令人心生畏惧。优良之车,譬如CT6,纵使飙至160亦稳如磐石。此言虽略带“仇富”之嫌,却亦不无道理。车况有别,驾驶体验自然迥异。
但话又说回来,安全并非取决于车辆本身,而是取决于驾驶者本人。纵然车辆再臻完美,也抵不住酒后驾车、疲劳驾驶。在华夏大地,超速现象委实太过普遍。究其原因?盖因诸多人士自诩技艺精湛,绝不会发生意外。然而,祸患往往便是在这般侥幸心理之下滋生蔓延啊!
或许,更为可行之举,乃是加大安全宣导力度,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罚款并非最终目的,其真正意图在于让大家平安返家。
是以,高速限速一事,绝非一句“直接限速144”便可迎刃而解。它牵涉到安全、效率、人性,以及执行等等纷繁复杂的因素。我们需要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限速标准,更为严苛的执法力度,更为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方能真正保障我们的出行安全。
此事,着实值得我们深思熟虑。毕竟,安全,才是通往家园最近的坦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