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网约车证件多,实际运营少,司机收入低

太原市交通局最近公布了一组网约车的半年运营数据,乍一看让人差点以为自己看错了年份——这是2023年,还是2013年?全市核发的网约车运输证和司机证有三万六千张,号称“盛况空前”,但实际每天运转中的车辆却只有一万八千台。剩下那一半车辆,像是小区角落里被遗忘的玩具车,既不跑单,也不挣钱,成为这个行业沉默的“装饰”。

很多人曾梦想着靠这行发家致富,现实却用钢筋水泥的逻辑狠狠教训了他们。司机们的收入令人唏嘘:平均每天流水160元。试想,一个成年人风里雨里送客八小时,结果七成司机连200元都混不到手。如果把南宁的数据对比摆出来,他们司机的平均流水更低,一天130元上下。太原这边能稳稳超过200元的司机,不到总量的两成。大部分人奔波忙活,到头来连油钱和饭钱都捞不回来。

太原网约车证件多,实际运营少,司机收入低-有驾

发证数字漂亮得像学区房买卖的宣传单,但证和人一一对应有何用?八十家平台都拥有经营资质,证件发得齐齐整整,可用得上的却寥寥。三万六的车辆,“尸位素餐”的有一半,资源浪费足以媲美地铁的末班空驶。不跑车当然不花油,不费轮胎,但汽车总不能熬成锅巴卖钱,长期闲置反而成了赔本的买卖。有人因为证件维持费一年花掉一万,“养证”最后养成了负担。

成本呢?刚入行的人满腔热情,老手则经常在计算器前皱眉。油钱、充电、电池折损、平台抽成、维修保养、保险,再加上日常的罚单和意外损失,单日运营成本轻松掐出200元,偶尔还要高上去。有人算了笔账,一个月跑二十天,流水看起来挺大方,扣除成本和维护费用后净利润连房租都不够,除了腰酸背痛什么也没剩下。部分专职司机更是辛酸,十二小时不间断,通宵熬夜抢早单,以为多劳多得,最后才发现平台算法像是为熬夜猝死设计的。单子少、等待时间长,有人凌晨三点挂鞭子出门,跑一天还得倒贴手机电。

太原网约车证件多,实际运营少,司机收入低-有驾

平台的抽成从来不见手软,恨不得司机流每一滴汗都要分账。刚开跑时,司机还能捞几百元,现在,有经验的老司机一算账,发现自己已经在平台“打工”,由收入支配变成平台“榨出来多少都给吗”。于是,很多人放下方向盘改干别的。自己的车不是“沉没成本”,反而成了“持续失血点”。有司机干脆租车给别人,自己出去送外卖,起码还知道一单赚几块、几单合计多少,不像开网约车,每天都在盲盒里拆“今日亏多少”。

太原网约车证件多,实际运营少,司机收入低-有驾

数字最扎眼的是近八成司机入不敷出,成了真正的“炮灰”。出租车司机也嘟囔:路上的车多了,乘客却少了,网约车的门槛早就不是优势,这是“全民上车,集体下车”。行业卷出了纸片人模式,你不是出局就是累趴,唯一不变的是平台的流水数字越来越庞大。

听说有些城市已经开始限制证件发放,太原这边还处于“大锅饭阶段”。市场拥挤,僧多粥少,新入行者成了“替死鬼”。再不收紧门槛,指不定哪天连平台自己都要喊“内卷到极限了”。

看着这份冷冰冰的数据,我只想说:现在还琢磨入行网约车的朋友,劝你三思。一天净利润不过小几张红票,车贷、油钱、保养、折旧,这四个拳头打得你怀疑人生。即便你不亏本,那也只是在现有环境下勉强生存。至于赚大钱?平台赚的才叫大钱,司机们大多赚到满车灰尘和一肚子心酸。

所以,下回你在路边看到一辆空驶的网约车,不要羡慕司机自由,自由的背后是碎掉的生活与终日焦虑。现代的金矿已被平台提前挖空,如今入局,不过是给别人的矿山添砖加瓦。网约车这杯羹,早已分得一地鸡毛。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