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卡着15到20万,有不少人在纠结要买啥SUV,茶桌边话题老绕不过这台东风本田CR-V。去年的邻居小梁,带娃跑过西郊,说一句“该省心省心、能装能装”,CR-V好像就是那么个不会让人心里打鼓的家用选手。不是路上回头率那个型,但开着、坐着、拉东西,城里、野外也都能搭把手。重庆群友老杨开玩笑:CR-V嘛,娃她妈都挑不出茬。
空间这事儿,光看个轴距数字其实没啥意思——销售小蒋手一挥,“2米7零1,你瞧够大吧?可后排真能推来推去!”遇上老婆爱调整姿势,还能前后哒哒拉近20公分,腰靠那块儿也不是定死的,可以拨几档。周末扎帐篷、装自行车,后座一放倒平坦得让人怀疑人生。小区阿姨挺喜欢这个,说“装行李箱、推婴儿车都不带套色儿”。还真有车主反映,CR-V后备箱其实远不止网上说的586升那点事,实际装点乱七八糟家什,比起号称大肚量的合资SUV竟然还多点变通。后排座椅有个小插针,懂的人才会发现,能专门卡个长条形的婴儿床进去,这种冷门细节网上很少讲。
动力咋说呢,CR-V三套方案看着眼花,燃油、纯混、再带根插头的,油混版师傅总念叨:这发动机不是单比马力,讲究热效率据说能破41%,油表指针稳得很,堵车半天也不闹心。插混那台,电池收缩了一截,油箱顺势上去了,46.5升油能跑到哪?去年试过南京到徐州一趟,高速堵了两段,竟然剩着油回来,真不像早些年车友说“CR-V不耐跑”。不过油混底盘偏软,悬架调得有点日系那股子“温柔劲”,但烂路遇急弯,高速晃点头还是比不了德系硬朗。有群友提过北方严寒天,插混低温掉电比纯汽油机敏感,这事南方朋友还真没碰到。
有人夸CR-V皮实,说难听点也是大惨货堆里砸出来的安全分。十个气囊不用吹,真正体验过撞击的没几个,倒是有修车师傅爆料,车门边那ACE架构、那几块热成型钢,拆的时候真麻烦,钣金都多收费。卖二手车的老马感慨,这代CR-V的事故车维修账单比以前高不少,“但人没事,值了”。安全配置标着标着,不经意落下冷门,比如右前门里有隐藏的缓冲区,号称能防侧面低速撞击,其实修车时一撬开才晓得。
音响喜欢听歌的算个惊喜,BOSE那套很多人嘴上说“噱头”,但隔天回家路上开起来,钢琴声比普通国产车确实清亮。手机APP远程空调,去年夏天热得人冒皮疹,提早半小时开一开,进车就是凉的。倒是HUD有车主嫌碍事,反应延迟的时候有点点闹心,但这就见仁见智了。CR-V冷门配置都不是啥大花头,比如玻璃处有细微膜层,能稍微挡点紫外线,也有朋友说夏天晾着比隔壁车少闷汗。
有个八卦:本田在东南亚有另类版本,配备手动四驱,国内没人卖,这两年长春有改装店折腾过类似玩意儿。另一头,熟人老许的CR-V开了八年十多万公里,ECO按钮压根没碰,油耗也说不上节省,但小毛病几乎没有。甚至还有师傅碎碎念过,CR-V有个小众的隐藏功能——后门内备胎螺丝孔能直接拿来挂临时晾衣杆,专治外出露营衣服没地搁。
开了新一代CR-V,再路上碰见早年的“奶白方灯版”,难免感慨一下变迁。有点意外的是,这车在二手市场挂三年以上,价格还挺撑,和一众小众SUV比,从江浙挪到内蒙也不掉链子。群友年初刚转手一台5年混动版,竟然给了比新车少不到5万,这行情现在不多见。车友会里有人还琢磨,再用几年,“老本田”会不会留着改成房车,小车也有那么点逆天的想象空间。
信源杂揉,上述养护八卦、小众用法,大多来自南京西善花园、杭州汽修一厂、以及外地本田车友微信群。社区地库那阿姨说的后备箱故事、小蒋师傅的维修经验,也都是真事。
说到底,CR-V再不起眼,街口巷道、老城区和新小区,总有那么一两辆不紧不慢地亲自上阵。用起来不玻璃心,养护不像某些欧洲牌子那样一顿操作。错别字、家常事,一样不能少,“本田味儿”还是散得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