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你这新车开得挺快啊,记得上个月还在愁首付不够呢?”小区门口,快递员小王瞅着邻居老张的新SUV直咂嘴。老张嘿嘿一笑,掏出钥匙摁了两下:“哪能贷款啊!我这车可是全款买的,4S店的小李悄悄给我支了招——”话还没说完,几个路过的邻居都围了上来。要说现在买车,全款和贷款这事儿,真像是挑西瓜,拍着响未必甜,得懂门道。
前两天刚有个活生生的例子。装修公司的李哥看中辆15万的商务车,销售员拍胸脯说两年免息贷款能省3万多,结果签完合同才发现要交8000手续费,还被强制买了三年全险,里外里多掏了2万8,气得他差点掀了销售处的桌子。这事儿往街坊群一发,炸出不少吃过暗亏的车主,这才明白4S店为啥总撺掇你贷款。
要说里面的弯弯绕绕,干了十二年的4S店老财务王姐最清楚。去年有个客户要买新能源车,原本想全款付清,她硬是拦着让办了贷款。为啥?今年政府把新能源车贴息延长到2027年,纯电车利率压到2.88%,跟存银行理财差不多。结果人家拿着省下的30万去投资光伏项目,两年下来车钱都赚回来了。但这样的好事可不是人人能碰,得看你会不会算账。
先说全款买车的实在好处。建材店赵老板去年全款提了辆8万的面包车,购置税保险全下来不到9万。要是贷款的话,光GPS定位费就要收2000,网上买才几十块;三年利息加手续费多花一万多,这钱都够他拉半年货的油费了[[material]]。更别说现在全款客户还能优先提车,上个月新上市的混动SUV,隔壁做工程的老刘全款三天就开上了,贷款客户得等二十多天。
不过精明人也有贷款的道理。开连锁早餐店的林姐就是个例子,年初看准了个社区铺面要扩张,愣是把买车的50万拿去盘店。办了五年期的等额本金贷款,每月还三千出头,现在新店每个月净赚两万。像她这样做生意的,现金流就是命根子,贷款反倒成了赚钱工具。
4S店的老员工私下透露,现在车贷套路比导航路线还复杂。上个月有个小伙子被"零首付"广告忽悠,签完合同才知道是融资租赁,车在还清贷款前都不算他的。还有个大姐提前还款,原本以为交个两三百违约金,结果要收剩余本金的5%,要不是新规出台维权,差点被坑四千六。
要说最实在的建议,还是得摸清自己的家底。打工的小年轻要是月薪六千,硬要贷款买二十万的车,每月还贷加养车直奔四千,日子过得紧巴巴不说,碰上裁员降薪就得抓瞎。但要是像开汽修厂的老陈,能拿公司名义贷款抵税,省下的钱比利息都多,这买卖就划算了。
眼下各家银行都出了新招数,央行的车贷计算器五月份刚上线,输入月供就能自动算真实利率。上周陪朋友看车就试了一把,某品牌宣传年利率3%,用IRR公式一算实际要4.2%,当场砍掉两千手续费。现在明白为啥老销售总说"贷款水太深,得带救生圈"了吧?
最后给个实在话:手里有余钱又不会投资的,全款最省心;要是钱能生钱的主,贷款就是杠杆;刚需买车的工薪族,挑有政府补贴的免息贷最稳妥。记住三贷三不贷:贷明码标价的、贷真免手续费的、贷带政策红利的;不贷捆绑保险的、不贷玩文字游戏的、不贷合同模棱两可的。买车不是买菜,多问两句不吃亏,少个心眼准后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