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说,90%的中国高速司机,超完车就像打游戏打完BOSS一样,第一时间“跑路”回右道。
要问为什么?
别急着下结论,先来切身体会一下左道那种“悬在半空”的刺激感。
左边就是隔离带,晚上开灯一照,反光板跟夜店闪光灯似的,晃得你耳朵都热。
副驾朋友一边笑话我手心冒汗,一边自己刚换位就怕到不行。
别看谁都在车里装作淡定,其实心底的小鼓敲得比高考前夜还响。
你在左道,后面车流汹涌,谁都像在等你一个操作失误。
上周郑州连霍高速,我亲眼看见一辆白SUV刚超完大货,没来得及喘口气,黑色小轿车直接闪灯“催命”。
再往前红轿车慢悠悠走着,后面喇叭声已经能写出一部交响乐。
“左道是给超车的,不是养老的”,我叔十年前说的话,放到今天还真不过时。
评论区经常有网友问,这种默契谁教的?
其实没人教,是被“社会大熔炉”慢慢熬出来的。
你说回到右道是为了安全,没毛病。
可这事儿要拆开来讲,比想象复杂得多。
国内交规说左道只限超车,没明文规定几秒内必须切回,但监控拍到你在左道龟速开两公里,那3分就飞了。
我的出租车司机朋友,至今路过左道都要默念三遍“快!快!快!”
。
左道不是你家后院,想慢慢溜达那是做梦。
2019年全国因为左道慢车引发的追尾事故成百上千,堵车、别车、路怒症,哪个不是因为有人赖着不走?
你觉得欧美国家司机素质高?
德国高速左道要是敢龟速,分分钟被人闪灯到怀疑人生。
国内虽然没那么严,但大家都知道,左道留给速度。
右道就像回了自家客厅,哪怕外面世界鸡飞狗跳,自己窝着最安心。
心理学上,右边有退路就给人安全感,这不是玄学,是千万人次数据堆出来的“生活真理”。
可别以为老司机才懂道理,新司机刚上路更是“左道恐惧症”集体患者。
表妹第一次高速超车,死活不敢切回右道,嘴里念叨着“右道车多”,手抖得都能拧出水。
结果后面奥迪一闪灯,她吓得差点撞护栏。
我全程在副驾陪练,心里默默祈祷,求你别再左道磨蹭。
隔离带那点心理压力,只有亲自体验过的才懂。
高速路其实就是社会秩序的缩影。
左道畅通,说明大家都懂分寸。
有人赖着不走,后面就是一车车火药桶。
前阵子京港澳高速出过一次大堵车,左道一辆SUV抛锚,后面一百多辆车排长龙,交警来了才搞定。
网友们一边骂,一边感叹,左道真不是给你自嗨的。
有趣的是,大家嘴上说着“别磨叽”,自己有时候也会变成那个慢吞吞的。
没人规定超完车必须五秒内切回,但身体里的小警钟会自动提醒你:赶紧撤,不然后面司机可能就要“社会性处决”你了。
成年人开车都明白,左道多待一分钟,心理负担就多一斤。
那种被后车闪灯、鸣笛“围剿”的压迫感,你不挪位置,自己都过不去心里那道坎。
偶尔也遇到不按套路出牌的。
左道慢车大爷,后面按喇叭按到没电,前排人家就是不紧不慢。
你说气不气?
高速交警年终报告清楚写着,占左道通行效率下降三成,事故率飙升。
以前看NBA,哈登“后撤步”能让对手跳脚,左道慢车的操作同理,能让整个车队炸锅。
别以为这只和司机个人素养有关,背后其实有点“集体无意识”的意思。
中国人讲究群体默契,食堂打饭盛完赶紧挪,谁杵着窗口聊天都是“公敌”。
高速左道同理,你要占着不动,分分钟变“众矢之的”。
你说是文化基因也好,是被规则训出来也罢,反正一旦踩到左道,脑子和手脚就自动开始“防守反击”。
有人问,“这不就是中国司机的生存智慧吗?”
也不全是。
右道空间宽敞,视野敞亮,心理上就松快得多。
左道逼仄,心理负担像加了块铁板。
有朋友开夜车,隔离带反光板“唰唰”闪,吓到方向盘都握出指甲印。
试问,谁不想早点回到右道喘口气?
高速左道的默契,其实就是社会节奏的映射。
你慢一秒,后面车队全体抓狂。
你快一步,大家一起松口气。
谁都不想当“移动路障”,更没人想做被“教育”的对象。
老司机、新手、出租司机、卡车大哥,谁都逃不过左道带来的“社会试炼”。
数据摆在这儿:广东交警报告,左道占用率高时,通行效率直接缩水三成,事故率上涨两成。
2018年追尾、别车、路怒——全是左道慢车惹的祸。
你还觉得这没什么?
真等哪天自己被堵在队尾,估计比谁都着急。
写到这里,忍不住想问,你有没有在左道上感受过那种“众目睽睽”的微妙?
你是那种超车完“秒切右道”的干脆派,还是“左道慢慢悠悠”型的佛系选手?
评论区来聊聊,别等下次又在左道上被一车人“社死”才想起今天这篇文章。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