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闪耀慕尼黑 德中合作驶入快车道
慕尼黑亮了。
灯光秀照亮古老建筑。
但更耀眼的是中国红。
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
700多家企业齐聚。
其中116家来自中国。
他们不再只是参展商。
他们是颠覆者。
🔋 电动智能,中国力量全面绽放
展台上。
比亚迪续航700公里的车型引人驻足。
小鹏拿出了五款新车型。
甚至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
零跑Lafa5全球首秀。
B10直接上市并开启欧洲交付。
长安深蓝S05搭载高能量固态电池。
观众试乘体验不断。
不只是整车。
宁德时代、地平线、Momenta这些名字同样响亮。
它们展示着中国汽车的完整生态。
从电池到智能驾驶。
从芯片到软件。
中国汽车“出海”正从单一产品输出,迈向全产业链协同“生态出海”新阶段。
德国观众试驾后感叹。
中国电动汽车的驾驶体验和交互水平已经超过很多传统欧洲品牌。
“新鲜感正在转化为信任感”。
数据为证。
今年1月至8月。
中国品牌在德新车注册量已超3.5万辆。
增长显著。
🔄 深度交融,合作新模式浮现
合作早已超越买卖。
进入了共同研发的深水区。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直言。
中国在很多方面是创新之源。
宝马与阿里巴巴合作。
基于后者的大模型Qwen开发AI引擎。
用于其“新世代”车型。
这些车将在中国制造。
奥迪Q6L e-tron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
具备“无图”端到端智能驾驶辅助能力。
大众与中国智能驾驶企业卓驭科技已合作7年。
大众汽车商用车信息与交互体验负责人托尔斯滕·文德勒说。
这打破了传统车企与供应商之间单向供需的模式。
双方是伙伴。
供应链也在融合。
斯泰兰蒂斯与宁德时代筹建西班牙电池工厂。
地平线与德国大陆集团合资开展多地路测。
近七成受访德国企业计划未来加大对华投资,其中超过78%将重点投研发。
“合资合作2.0时代”来了。
研发为核心。
🌐 优势互补,共赢未来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说得好。
中国的创新活力与德国的精工实力“双向奔赴”。
这是突破技术瓶颈、推动行业转型的强大合力。
德国P3人工智能公司自动驾驶技术项目总监卢卡斯·巴卜利茨看到了中国的软件优势。
“中国在车载软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应用潜力体现在软件的使用上,这得益于中国车载软件的高性能和快速部署周期”。
德国汽车电视栏目主持人罗宾·施密特则展望未来。
“欧洲和中国都有各自的优势,如果双方能够强强联手,未来对每个人来说都将是光明和创新的”。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呼吁。
欧洲与中国车企应加强沟通交流、互相学习。
在竞争中合作共赢。
💡 启示与未来
慕尼黑车展是一面镜子。
映照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不再追随。
开始引领。
尤其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
它也是一个窗口。
展示了全球化合作的新范式。
不是零和游戏。
是优势互补。
是共同做大蛋糕。
中国有创新的速度、数据的积累、完整的供应链。
德国有百年的制造底蕴、品牌的魅力、对品质的执着。
相遇了。
融合了。
这不仅是汽车的变革。
更是工业全球合作的新篇章。
故事才刚刚开始。
未来在路上。
期待下一站。
会更精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