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上市首日股价重挫:万辆订单未能提振市场信心?

7月3日晚上,小鹏G7上市,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市场的关注和投资者的期待,瞬间爆发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人欢呼新车,有人却盯着股价直冒冷汗。

当晚,小鹏汽车用19.58万元的起售价亮相G7,现场热度不小。上市9分钟,订单破万,朋友圈和车圈都炸开了锅。看上去,G7似乎给小鹏打了一针强心剂。

小鹏G7上市首日股价重挫:万辆订单未能提振市场信心?-有驾

可到了7月4日早上,剧情突然反转。港股一开盘,小鹏汽车的股价直接跳水,半小时内跌了6%。截至发稿,股价报69.8港元,总市值1330亿港元。

这下,市场情绪一下子就碎了。热闹的发布会,没能拯救小鹏的股价。投资者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水碰撞在一起,现场气氛一下变得扑朔迷离。

G7这次推出三个版本,价格区间19.58万到22.58万,比之前预售价便宜了整整4万元。小鹏的董事长何小鹏自己也说,这款车是跨时代的产品。发布会上,他还多次把G7和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放在一起比较。

9分钟大定破万,听着很猛,可小米YU7当时3分钟20万辆的成绩实在太扎眼。G7主打家庭科技智能驾驶,续航、空间、算力,亮点确实不少。这个成绩对小鹏来说也算稳住了阵脚。

G7 Ultra搭载了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高达2250TOPS,还支持VLA+VLM大模型本地部署,目标直指L3级智能驾驶。配合华为联合开发的87英寸AR-HUD,800V高压SiC平台、5C超充AI电池,技术参数很能打。尤其是充电效率,直接压过Model Y一头。

空间和舒适配置也没落下,G7明显瞄准了更挑剔的家庭用户。产品力拉满,市场却给了个冷脸。订单还没消化完,股价已经率先“走人”。

回头看,6月12日G7预售启动时,小鹏的股价还在76.35港元。短短20多天,跌到69.75港元,累计跌幅10%。一边销量高歌猛进,一边股价持续阴跌,投资者的心情大起大落。

小鹏G7上市首日股价重挫:万辆订单未能提振市场信心?-有驾

2025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近20万辆,同比暴涨279%。全年目标完成过半,何小鹏对二季度财报和四季度盈利信心满满。可4日的股价“自由落体”弄得投资圈炸开了锅。

有投资人觉得,小鹏G7虽然订单不错,但离小米YU7的爆发力还有差距。有人担心G7上市会和P7+、G6等价位重叠,影响整体销量,导致“内卷”。这种“自己打自己”的局面,确实让人头疼。

市场上也有声音说,小鹏的外观设计太理工,缺乏大众消费者喜欢的“颜值”。小米YU7靠流量爆红,小鹏G7降价也难真正出圈。甚至连发布会时长、营销能力,都被拿来和雷军比较,差距明显。

更让投资者失望的是,G7预售以来,小鹏的股价基本一路往下。信心和现实的落差,让很多人开始怀疑小鹏到底还能不能撑得住。资本市场对新势力的容忍度,明显没以前高了。

也有坚定的小鹏支持者认为,小鹏正在走正确的路。产品力和智驾能力都在提升,财务状况也在改善,“稳定5000辆月销就很牛了”。他们觉得,7月4日的下跌反而是低吸机会。

有分析认为,G7正好填补了G6和G9之间的市场空白。新车带来的销量提升、ASP增长、毛利率改善,都是正向信号。小鹏并不单纯走性价比,而是想在品质和价格之间找到平衡。

小鹏G7上市首日股价重挫:万辆订单未能提振市场信心?-有驾

这背后的矛盾,其实就是市场对“故事”和“现实”的拉扯。高技术、低价格,能不能转化成稳定销量?资本市场要的是确定性,不是光靠发布会热闹就行。

小鹏G7上市,成了公司2025年的关键一战。新车的发布,技术亮点、价格策略、市场定位,每一步都牵动投资人神经。发布会的热闹和股价的低迷,形成了鲜明对比。

市场竞争越来越卷,留给小鹏的窗口期其实很短。技术路线到底管不管用,还是得看消费者和销量说话。投资者们既焦虑又期待,小鹏下一步怎么走,全都盯着看。

这一轮波动,其实也是整个智能电动车行业的一个缩影。行业变革、竞争升级,谁也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在市场和资本的双重考验下,才能真正看出企业的成色。

小鹏汽车能不能借G7翻身,摆脱股价低迷,谁也不敢下定论。未来的路,挑战和机会并存。市场的情绪和投资者的信心,依然是小鹏必须面对的考题。

现在的小鹏,已经站在了十字路口。每一个选择都显得格外关键。G7到底能不能成为小鹏的“扭转之作”,还得看接下来的市场表现和用户反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