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国际车展#
一、智能驾驶:从“辅助”迈向“类人决策”
- 高阶智驾技术规模化落地
本届车展中,多家车企展示了L2+至L3级智能驾驶技术的量产成果。例如,华为乾崑ADS 3.0系统通过端到端架构实现全场景智驾贯通,复杂路口通过率提升40%,并支持夜间超视距预警范围扩大至300米。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则结合激光雷达与多传感器融合,覆盖城市NOA功能,推动20万元级车型的智能化普及。 - 生成式AI驱动技术突破
商汤绝影发布的生成式智驾R-UniAD技术,通过“视觉-语言-行动-强化学习”(VLAR)架构,利用4D世界模型“绝影开悟2.0”生成仿真环境,解决施工占道等复杂场景的泛化能力,降低实采数据需求两个数量级。Momenta与多家合资品牌合作,推动L2级辅助驾驶系统的快速上车,进一步压缩技术迭代周期。 - 国际品牌的本土化智驾方案
宝马推出“驾控超级大脑”,集成动力与底盘控制功能,响应时间低于1毫秒,未来将标配于纯电车型。大众与地平线合资开发的智驾系统专为中国路况设计,计划支持L3级自动驾驶迭代。
二、电动化:固态电池与高压平台重塑续航标准
- 固态电池量产元年开启
比亚迪全球首款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500Wh/kg)搭载于海狮07 EV,CLTC续航突破1000公里,低温容量保持率达93.4%,充电10分钟补能400公里。上汽集团“光启电池”能量密度达400Wh/kg,预计2027年量产,推动成本下降30%。 - 800V高压平台普及
理想i8、蔚来ET9等车型采用800V高压架构,结合碳化硅功率模块,充电效率提升至“5C”级别,10分钟补能400公里。特斯拉Cybertruck中国版支持250kW超充,家庭应急供电功能进一步拓展电动车应用场景。 - 甲醇与氢能多元化探索
吉利展示甲醇增程MPV“醇星7”,续航超1000公里,碳排放较燃油车降低85%;奥迪E概念车搭载100kWh电池,支持800V快充,预示电动化与性能的深度融合。
三、生成式AI与智能座舱:重新定义人车交互
- AI内核与多模态交互
商汤绝影发布车载AIOS内核“绝影千机”,集成MOE多模态大模型与类人记忆框架,支持免唤醒多人对话和深度思考,实现座舱内“多模态识人”与个性化服务。华为鸿蒙座舱与阿里合作开发AI语音交互,覆盖中国用户五大高频场景。 - 健康与安全生态创新
商汤绝影推出行业首个医疗AI大模型“旅医”,结合健康监测与线上医疗服务;驾驶失能检测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判断驾驶员状态,紧急情况下自动停车并呼救。宝马“用车专家”AI智能体则提供沉浸式导航与复杂指令响应。
四、供应链与生态:跨界融合加速技术普惠
- 本土供应链崛起
地平线占据国内高阶智驾芯片市场超40%份额,为比亚迪、大众等车企提供算力支持。速腾聚创192线激光雷达价格下探至千元级,推动L2级功能向10万元车型普及。 - 科技巨头与车企深度绑定
华为通过鸿蒙智行与赛力斯、奇瑞等合作,智驾方案上车7款车型;Momenta与广汽丰田、奥迪等合资品牌联合开发智驾系统,实现技术输出。 - 国际企业的本土化战略
3M、博世等供应链巨头加码在华研发,推出适配中国电池新国标的材料方案;日产计划追加百亿投资,深化与东风合作开发新能源车型。
五、全球化与场景化:从产品输出到生态定义
- 中国品牌技术出海
比亚迪、上汽大通凭借新能源技术体系与智能化方案进军欧洲高端市场,2024年出口量同比增长78%。蔚来ET9基于900V高压平台,直接对标奔驰S级,售价78.8万元起。 - 场景化产品矩阵成型
上汽大通推出模块化餐车、超混轻客等商用车,覆盖移动经营、长途物流等场景;乘用车领域,比亚迪海豹06DM-i旅行版瞄准生活方式群体,广汽丰田铂智3X通过原厂功能展示提升用户体验。 - 国际品牌反向适配中国需求
广汽丰田铂智7搭载鸿蒙座舱,奥迪依托上汽平台推出纯电品牌,宝马中国团队开发本土化AI智能体,体现“在中国,为全球”战略深化。
趋势总结
2025上海车展揭示三大核心趋势:
- 技术普惠化:固态电池、激光雷达等成本下降,推动高端技术向大众市场渗透。
- 生态开放化:车企与科技公司共建智能生态,从硬件竞争转向软件与数据闭环。
- 全球化竞合:中国从“市场高地”进阶为“创新策源地”,国际品牌加速本土化以维持竞争力。
热榜互动:
今日话题:#上海车展最颠覆认知的技术是?
A. 固态电池量产
B. 生成式AI智驾
C. 800V超快充
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全文完)
数据来源:综合2025上海车展官方信息、车企发布会及行业分析报告。
#智能驾驶##固态电池##生成式AI##中国智造##新能源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