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端汽车市场,外资品牌曾长期占据垄断地位,消费者的选择清单上鲜少出现中国品牌的身影。这种局面源于固化的品牌认知:许多人认为“高价就该选外资”,甚至将车辆品牌与社会身份直接挂钩。但近期数据显示,这种认知正在松动——某款中国品牌车型上市100天交付破2万台,主销车型占比达64%,其中四成用户来自BBA等豪华品牌,而领克900的市场表现,正是这场消费观念变革的最佳注脚。
消费观念的转变,首先体现在“品牌光环”的弱化上。过去,高端用户购车时往往将品牌历史、市场保有量作为首要考量,产品本身的实际性能反而成为次要因素。领克900的用户结构数据显示,31-45岁的高学历群体占比超七成,这类消费者更擅长通过参数对比、场景模拟评估产品价值。当他们发现,同价位的领克900能提供1.1米长的第三排坐垫(远超某外资品牌的0.8米)、±10°后轮转向技术(某豪华品牌需加价选装)、12个安全气囊(某合资车型仅配备8个)时,品牌偏见自然会让位于实际需求。
“为功能付费”正在替代“为溢价买单”。在高端市场,消费者曾愿意为外资品牌的“专属标识”“历史积淀”支付额外成本,但现在,他们更关注每一分预算能否转化为实际体验提升。领克900主销车型2.0TUltra版占比64%的现象,清晰反映了这一趋势——该版本搭载的SuperAI数字底盘、千里浩瀚安全辅助驾驶系统等配置,能直接解决“大车难开”“复杂路况应对难”等痛点。对比来看,某外资品牌同价位车型要获得同等配置,需额外支付5-8万元,这种“配置诚意”让消费者的选择天平逐渐倾斜。
增换购用户的选择更具说服力。领克900的车主中,90%为增换购群体,其中四成来自BBA等豪华品牌。这些用户并非首次购车,他们清晰知道自己的痛点:可能是原有车型第三排空间不足,可能是智能系统反应迟滞,也可能是操控灵活性欠缺。当领克900通过5240mm车身88.2%的空间利用率、EM-P智能电混系统的稳定输出、城市NOA功能的“交付即用”等特性解决这些问题时,品牌忠诚度便会让位于实际需求。数据显示,这类用户的“推荐购买率”达82%,远高于行业平均的65%,说明他们对产品的认可已转化为主动传播。
市场排名的变化进一步印证了趋势。在8月11日-8月17日的全国30万以上大型SUV终端销量排行榜中,领克900以0.16万辆稳居前三,与问界系列共同占据榜单头部位置。这种变化并非偶然——当中国品牌在空间、性能、安全等核心维度实现“对等甚至超越”时,消费者的决策逻辑必然从“品牌优先”转向“价值优先”。领克900上市100天交付2万台的成绩,不仅是一款产品的成功,更标志着高端汽车市场的消费观念正在进入“理性务实”的新阶段。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