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枕头一包糠”,用来揶揄某些车企的营销伎俩,可谓入木三分。
就拿近来甚嚣尘上的红旗HS7 PHEV的宣发攻势来说,简直是沸反盈天。一会儿标榜节能,一会儿叫嚣省电,恨不能直接将“环保旗手”的桂冠强加于人。看得我等升斗小民,颇有些蠢蠢欲动。
脉络是这般,一篇鼓吹红旗HS7 PHEV的文章,将该车捧上了云端。什么HDU35轮端峰值扭矩,什么轴承电蚀防御机制,什么电驱WLTC能效傲视同侪。一连串的专业术语,搞得我一头雾水。简而言之,就是这车动力澎湃、科技领先、静谧舒逸、经济节油,堪称完美之作。还特意拉出比亚迪汉“过过招”,说人家实车测验效率仅为83.8%,红旗HS7 PHEV竟能臻至88%。这岂不是昭然若揭地标榜自家更胜一筹?
然而,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果真如文章所言这般美好吗?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又该如何考量呢?不妨让我们冷静下来,试想一下,时下,哪个厂家在产品推广时,不是将自身吹嘘得天花乱坠?
汽车行业“名不副实”的现象早已是见惯不惊。犹记得数年前,某品牌SUV宣称“百公里油耗5升”,结果车主实测下来,恨不得吞噬10升燃油。还有的纯电动车,官方标定的续航里程为600公里,实际上,行驶300公里便已趴窝。这种“镜花水月,南柯一梦”的境况,我们又何尝鲜见?
再说说这个“电驱WLTC能效”。88%的数据听起来颇具噱头,但其具体的测试方法又是如何呢?在何种工况下进行的测试?样本数量又是多少?这些关键信息,文章中却只字未提。缺乏详实的测试环境和数据支撑,这个“傲视同侪”的结论,是否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让我们再作进一步的深思,为何车企如此热衷于渲染这些“黑科技”参数?说穿了,无非是为了博人眼球,蛊惑消费者。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臻白热化,各家厂商都渴望脱颖而出。然而,真正的比拼,难道不应该是精益求精地打磨产品吗?难道不应该是千方百计地降低价格吗?
反观那些国际品牌,它们亦会进行宣传,但更多的是着力强调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而国内某些厂家,则总是喜欢在一些“花拳绣腿”的技术上大做文章,却对最基本的质量问题置若罔闻。这难道不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吗?
我们当然期盼中国汽车工业能够崛起,能够制造出真正的好车。但崛起仰赖的并非是夸夸其谈,并非是虚张声势,而是脚踏实地,是臻于至善。
因此,面对这些“天花乱坠”的汽车宣传,我们务必擦亮双眼。多倾听车主的真实反馈,多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切莫被那些华丽的辞藻所迷惑。购车事关重大,既要对自己的荷包负责,更要对自身的安全负责。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对所有国产车一概否定。时下,依然存在着许多良心车企,它们兢兢业业地打磨产品,诚心诚意地提供服务。我们理应支持这些企业,助其更好地发展壮大。
那么,面对这些“神乎其技”的汽车宣传,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首要的是保持理性,切勿盲信广告。其次,应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参考车主的真实评价。最后,还应加强监管力度,严惩虚假宣传行为。
归根结底,汽车消费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厂家掌握着海量的信息,而消费者则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唯有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方能让消费者更好地作出明智的选择。
期冀有朝一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真实、客观的汽车评测,使消费者能够真正了解产品的优劣之处。更期盼中国的汽车工业能够蒸蒸日上,制造出更多物美价廉的优质汽车。这才是我们老百姓所真正渴求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