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最新动作挺快,又一轮快闪式新车密集发表。这次竟然是9天推出了5款新车。你说,这节奏是不是有点神经质?我倒觉得,别的车厂都在慢动作磨,反而比亚迪用这种快节奏跑马圈地,给市场带点新鲜感。
记得前几天和销售朋友聊过,他笑着说:比亚迪这次真是要用快节奏把市场搅热了。说完他又嘟囔一句,其实也就是给自己忙点,总不能每次都等半年再发新车。这让我想起那台刚试的海豹,跑起来还不错,转弯灵巧,和我之前用过的小货车比,差个不多的转弯半径(估算:大概4米6左右,样本少,体感而已)。
我试驾的那次,心里还在琢磨:这新车是不是就差个门槛低,谁都能买得起?它的价格在38万9起(估算,样本有限),还带豪华内饰、强劲动力和大空间。而与我去年试过同价位的一款车比,明显挡位设计不同:他们在空间利用上更狭隘,座椅布局偏激进,不太考虑一家几口的实际用车需求。
说到空间和配置,腾势N9尤其吸睛。它那宽宽的车身,长近5.3米,轴距超3米1,站在街上回头一看就知道是家庭大块头。但这巨大的体量并没有带来笨拙。它有易三方技术,一转弯就轻快,适合在窄巷子里穿梭。我感觉,研发这个点,应该是被生活中无数掉头困难的场景激发出来的,就像我平时在老旧社区开车,转弯半径太大就特别不方便。
这车续航也够厚道。官方说法,满油满电能够跑1330公里(估算,可能因路况不同稍有变化),纯电续航达到230公里。想想,去个近郊、外地旅游,充一次电就能应付大部分日常需求。你们会不会觉得,这个续航满分,真可以跟油车比拼了?我自己大概心算了一下,如果百公里油耗是8升(体感),油钱大概在50块钱上下,算一算,一年下来油钱也能省不少。
车的智能配置,我得说,说到家庭用车,这方面比亚迪做得还算不错。激光雷达、高性能芯片,能自动跟车、避免碰撞,看似高级,其实都像家门口的家庭保姆。但我有个疑问:这些智能功能,平时出门用,真能让你省事?还是说,平常都得折腾一番,才舍得开用?说不定,很多人第二次体验时会觉得就只是半自动副驾罢了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家用车的场景图,哎,那张图片里,座椅上搭了一个宝宝的毛绒玩具,旁边还放着爸妈的防晒伞和几瓶水。对比之前印象中豪华车的高端配置,现在想想,家庭车的真正核心,是实用。
其实我还挺好奇:为什么现在的家庭用车,似乎都偏爱广阔空间和高科技?是不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几年换一次车?前任同事说过:现在结婚了,生了娃,车就像个家的延伸,不能太娇气,得耐用、实用。这句话,我在想,是不是大部分人都在追求生活的多样性,而不是只看豪华配置?
坦白说,像这类车,最大的担忧其实还是价格。一台三十多万,虽然算是物超所值,但真的适合大部分家庭预算?我认识个朋友买车,他说:还真得看家庭收入,别光看配置,钱还是要算算(这段先按下不表)。会不会买了之后,发现加个配置就超支了?
那为什么比亚迪敢这么快开跑?我猜,供应链的稳定,研发的成熟,以及他们对市场的敏锐嗅觉,都起到关键作用。就像我们生活中喜欢的快餐,不用等太久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而且,去年我还看到个行业报告,估算比亚迪的研发投入占销量的15%左右(估算,体感数字),这种重投入其实也是他们能迅速推新,保持新鲜感的底气。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新车型推得太快,是技术成熟了,还是像我刚刚想到的,只是在堆料赶进度?也许,研发其实并没有打磨到极致,只是拼了命赶出来的一批货。不然,怎么会在短时间内频繁推出多款车型?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怎么说呢……其实我更想知道,在这个快节奏后,消费者到底多久才会说:哎,好像新车都长得差不多了。你说,这是不是个心理暗示?
留个悬念。我看中圆圆代言,感觉这事不止是个代言人,更像是比亚迪在暗示:这是家的感觉。但我不太清楚,这种明星背书,偶尔会不会让人觉得形象不能总挂在嘴边,其实还是得回到车的真本事上面。真能用心做好家庭车,还是要看细节,比如那块座椅扶手上的缝线,是不是给爸妈带点儿温暖。
这辆车一点都不浮夸,内饰的金棕色调,能不能让我想起早上刚泡的那碗豆浆?大概就是那种家常感。你说,要是能在车内点个香薰,或者轻点音乐,瞬间会更温馨一些吗?生活其实很细节。
而且,我还在想:当消费者意识到,原来家庭车也能这么有温度,是不是意味着,那些一味追求豪华的车,反而会逐渐被边缘化?市场永远在试探我们的需求。你猜,一个普通家庭,真会为一辆全能家用车,多掏点吗?还是说,消费者的预算心绪比车型本身更难捉摸?
感受到的,还是那种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实用感。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信念:车,不只是交通工具,它更像个行走的家。
——你会不会也觉得,有时候,实用比炫技术更让我心动?这样的思考,是真是假,得看你怎么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