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这玩意儿,现如今那是遍地开花。大街上穿梭的,犄角旮旯里扎堆的,那叫一个摩肩接踵。图个省事儿是真,可要掰扯起这电驴子的龟速,着实让人扼腕叹息。
限速25码,铁打的规矩,可骑行人心里,那叫一个火烧火燎。
你说怪诞不怪诞,九八年那阵儿,电驴子国标锁死在20码,也没见谁扯着嗓子喊慢。眼下提速到25了,反倒怨声载道,这又是闹哪出?
窃以为,头一个得说说咱这生活半径。想当初,出门就是菜摊子,溜达几步就到学堂,自行车蹬蹬几下就齐活儿。今时不同往日,《2024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杵在那儿,魔都通勤空间半径飚到42公里,超大城市均值也奔着38公里去了。这码事儿,搁过去,骑单车不得骑到天荒地老?生活圈子撑大了,25码的速度,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你想啊,一天到晚上下班,路上空耗半个钟头,一年下来得折损多少光阴?
再者,今儿个的电驴子,能跟老早的相提并论吗?车架子更瓷实了,电瓶更抗造了,刹车也更灵敏了。打个比方,你给一辆F1赛车塞了个老牛破车的引擎,这不纯粹是暴殄天物吗?限速的初心是安全,这自不必说。可话又说回来,能不能仰仗提升车辆本身的硬实力,譬如更精妙的车架构型、更靠谱的制动系统,来夯实安全基石呢?单靠限速,是不是有点简单粗暴了?
还有一个由头,兴许有点“强词夺理”,但又忒真实。那就是,诸位都曾尝过“超标车”的甜头。在2018年之前,电驴子江湖那叫一个野蛮生长,速度嗷嗷快,动力杠杠足。那会儿的车,飙个40码那都是洒洒水啦。冷不丁一下子回到25码,那落差,搁谁身上都窝火。就好比饕餮惯了山珍海味,突然让你日啖粗粮,这滋味,您细品。
我曾遇着一位老铁,对往昔的超标车念念不忘,说用料扎实,骑着稳如泰山。眼下的新国标车,轻飘飘的,总觉得脚下没根儿。他还振振有词,电驴子压根儿没必要限速,整几个高、中、低档位不就得了?想飙就飙,想慢就慢,听凭差遣。
这番话,听着,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有没有必要提速呢?
有人信誓旦旦,安全重于泰山,限速是铁律。也有人摇旗呐喊,科技日新月异,管理也该与时俱进,与其一刀切限速,不如加固对电驴子的管控,提升车辆的本征安全。这般操作,既能保安全,又能提效率,岂不美哉?
这等论调,鄙人觉得,颇有见地。
然而,话锋一转,咱是不是非得在电驴子身上死磕这个速度议题呢?
您寻思啊,倘若当真锱铢必较速度,电驴子市场早就给您安排得明明白白了。25到50码的电动轻便摩托车,50码开外的电动摩托车,任君采撷。说白了,电驴子,它就是个“代步神器”,图的就是个短小精悍。倘若您真想体验追风逐电的快感,那还是移步电轻摩、电摩的展台吧。
是以,鄙人的拙见是,电驴子断然可以提速,但是,似乎又没那个必要。盖因,您心驰神往的速度,市场早有替代品恭候多时了。
当然了,这不过是我的管窥之见。关于电驴子限速25码,您觉得慢吗?有必要提速吗?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掂量掂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