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车圈里好像都在聊一款车,不少车友甚至都没怎么犹豫,直接就全款给拿下了。
这就让人挺好奇的,现在的房车市场,产品五花八门,从几十万到上百万的都有,到底是什么样的车,能有这么大的魔力,让大家掏钱掏得这么爽快?
这事儿得从一个所有房车车主都头疼的问题说起,那就是停车。
咱们都知道,在国内开房车,最怕的不是路不好走,也不是找不到风景,而是到了地方,尤其是城市里,车停不下来。
很多商场、小区的地下车库,都立着一个让人心惊胆战的牌子:限高2.5米,有的老地方甚至只有2.3米。
这一下就把绝大多数的C型、T型房车给拦在了外面。
你想想那个场景,好不容易开着“移动的家”到了市中心,想吃个饭、逛个街,结果只能在路边找个大车位,还得提心吊胆怕被贴条。
这种体验,跟当初买房车时向往的自由自在,简直是两码事。
所以,很多人的房车,最后就变成了节假日跑高速、去专用营地的“特殊交通工具”,跟日常生活完全脱节。
可今天咱们要聊的这款车,它上来就给这个问题来了一记重拳。
它的身高,控制在了惊人的2.27米。
这个数字一出来,意思就不一样了。
这意味着,当别的房车还在为进不了地库而发愁的时候,它已经能像一辆普通的商务车一样,轻松地开进绝大多数的城市地下停车场。
周末带着家人去万达、去银泰,楼上看电影吃饭,车就停在楼下,孩子逛累了随时能回车里休息一下,这便利性一下就上来了。
那些藏在老旧小区里的美食,以前开房车根本不敢想,现在直接就能开到楼底下。
它把房车从一个“需要特殊照顾的大家伙”,变成了一个能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伙伴。
再加上它5.99米的车长,正好卡在蓝牌C本能开的上限,家里的女司机稍微适应一下,倒车入库也不是什么难事。
光是解决了“停车难”和“驾驶难”这两个最大的痛点,就已经让很多人心动了。
当然了,能做到这么低的高度,肯定是有奥秘的,它的秘诀就是硬升顶设计。
一听到“升顶”,很多人心里可能就开始打鼓了:这东西结实吗?
会不会漏水?
时间长了,那些机械结构藏污纳垢怎么办?
刮大风的时候,在车里是不是晃得厉害?
这些担心都很正常,毕竟是花了真金白银买的,谁也不想买个麻烦回来。
咱们来看看它的升顶是怎么做的。
它用的不是那种软布帐篷,而是一种硬质的、像瓦片一样层层相扣的套筒结构。
你可以想象一下,就像咱们老房子的屋顶,瓦片一层压着一层,雨水很难渗透进去。
而且,在每一层的接缝处,它都用了非常厚的密封胶条,摸上去的手感,跟高档冰箱门上的密封条差不多,就是为了把密封性做到最好。
根据实际使用来看,一般的下雨天,在里面待着完全没问题。
不过,咱们也得实事求是,世界上不存在百分之百绝对密封的东西,就算是潜水艇也得定期保养检查。
所以,如果真的遇到那种连着下好几天的极端暴雨,最稳妥的办法还是把顶降下来,或者多检查一下胶条的状态,这是对车辆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升顶之后,车里的空间就豁然开朗了。
内部的站立高度能超过一米九,一个身高一米八的大个子,在里面做饭、洗漱,头顶还有不少余量,完全不会觉得压抑。
但有得必有失,为了这个升顶带来的空间和通过性,它在一些地方也做了取舍。
比如说,它车尾那张横着放的大床,宽度达到了一米八,睡两个人绰绰有余,非常宽敞。
但是,为了给升降结构留出空间,床铺用了抽拉式的设计,这就导致床底下能放东西的储物空间,相对就少了一些。
这就看你怎么选了,是想要一个能让你睡得舒舒服服的大床,还是想要一个能塞下更多行李的储物舱,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除了解决停车和空间问题,这台车在“底子”上也下了狠功夫。
现在国内的房车,说实话,外观内饰你抄我、我抄你,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大多都是在玻璃钢车身的基础上做文章。
而这款车,直接用上了全铝车身。
这可不只是听起来高级,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首先,铝比玻璃钢轻,整个车身能减重大概30%,车轻了,开起来就更灵活,也更省油。
其次,铝车身的整体强度,尤其是抗扭转的能力,比玻璃钢要强一倍。
说白了就是,你开着它走一些坑坑洼洼的烂路时,整个车身更像一个整体,不容易产生那种七零八落的异响,给人的感觉非常扎实,更像一台硬派越野车,而不是一个“移动的空壳子”。
还有一点,铝材的油漆附着力特别好,厂家再用上好的喷漆工艺,就算你开着它常年跑西藏、新疆那种紫外线极强的地方,用个十年,车漆可能还跟新的一样亮。
这种在看不见的地方下血本的做法,确实体现了它的诚意。
光有结实的身子骨还不够,它还给自己装上了一颗“野性的心脏”。
它配备了分时四驱系统、全地形的AT轮胎,还有一台能输出500牛·米强大扭矩的柴油发动机。
这意味着它不再是一台只能在高速公路上跑的“乖孩子”。
当你挂上低速四驱模式,凭借着28厘米的离地间隙,去闯一闯那些没铺过柏油的土路、碎石路,完全没问题。
它打破了很多人对房车“娇生惯养”的偏见,让“在路上”的可能性变得更多了。
最后,咱们再聊聊房车生活的核心——水电。
这台车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12度电的电池储备,配上3000瓦的逆变器,这个配置让你在外面不接电的情况下,也能安心地用上三四天。
想在户外用电磁炉煮个火锅,完全没压力;夏天中午热得不行,开着驻车空调睡个午觉,电也绰绰有余。
更贴心的是,它考虑到了去高海拔地区的需求,专门配了柴油灶,解决了在高原上燃气灶打不着火的难题。
全车的水路都做了防冻处理,就算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天,厨房和卫生间照样能正常用水。
这意味着,冬天去川西看雪山,去东北看冰雕,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玩法,现在都成了可能。
车顶上还铺满了太阳能板,天气好的时候,晒一天就能补个两三度电,算是给你的野外生活又上了一道保险。
总的看下来,这台车最打动人的,可能就是它那种“实用主义”的劲儿。
它没有去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星空顶、氛围灯,而是把成本用在了你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比如给储物柜包上真皮,提升日常使用的质感。
它没有为了追求所谓的“大空间”而去装一个结构复杂、容易出故障的拓展舱,而是踏踏实实地给你配了一个3米长的大遮阳棚和LED灯带,让你在车外也能有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
当别的厂家还在比谁家的床位多、谁家的内饰更像KTV时,它好像已经想明白了,对于大多数中国的家庭来说,我们需要的,可能并不是一栋能移动的、功能过剩的别墅,而是一台好开、好停,能随时出发,能带我们去到更多地方的“生活延伸器”。
它不给你添麻烦,只为你的生活增加乐趣,这也许就是它能让那么多人心甘情愿“全款秒提”的真正原因。
全部评论 (0)